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7912
2024年1月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扎实做好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在市政府二届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3月1日)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新一届市政府召开的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四次全体会议和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分工,狠抓工作落实,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奋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新一届政府肩负着推进丽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肩负着全市人民的重托。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中央关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与丽江实际结合起来,在有限的任期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所作为,有所创造,竭尽所能办好经济社会发展大事,办好关乎民生的实事,让全市人民得到更多实惠。
(一)正确看待成绩,乘势而上
丽江撤地设市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市”这个主题,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按照市委确定的“六大战略”,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克服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全市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增幅高于全国10.1%、全省10.6%的年均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4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8%,增幅高于全国22%、全省18.7%的年均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8.7%,增幅高于全国26%、全省27.9%的年均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20.2%,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0.5%。主要指标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可以说过去的5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力度大、经济发展速度快、效益好的5年。更多资 料+微信:
今年全市经济形势开局很好。1—2月,预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8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增长20%;接待国内外游客90.7万人次,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10.2亿元,增长15%。这些主要经济指标说明我们的开放意识、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推动了经济继续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说明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是扎实和卓有成效的。
(二)正确看待差距,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肯定成绩,是为了鼓舞士气、坚定信心、做好今后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市经济总量小、底子薄,区域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仍很薄弱,是我市加快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70.1亿元,排名全省第14位;2007年完成84.8亿元,排名全省第13位,虽然全市生产总值的增速在全省位居第4位,但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后列;2006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亿元,排名全省第13位,2007年完成7.3亿元,排名全省第12位;2006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2.7亿元,排名全省第15位,2007年完成16.2亿元,仍排名全省第15位。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全市的经济增速较快,但与全省其它州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说明我们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工作创新的力度还不到位,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不多。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影响政府工作、影响全市大局。对此,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正确看待形势,切实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准确把握形势,才能未雨绸缪、从容应对。目前,国内外和全省的发展形势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第一,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多极化和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2008年世界经济的增速仍可达到4%以上,保持平稳持续增长。从我省周边国家发展的环境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我省与周边国家在产业开发、能源合作和国际大通道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快,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第二,国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我国经济体制进一步朝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方向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条件将进一步优化。中央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把今年的GDP目标定为8%,与去年的调控目标相同。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全国GDP增长速度均高于调控目标,都在10%以上,去年是12.3%。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市经济也将保持持续较快增长。今年,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将着眼于“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避免经济增长出现起落。从统筹发展的思想出发,中央将大幅度增加对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并将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我市重点产业都在国家支持范围,这对加快我市特色经济培育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十分有利。另外,随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日益受到土地、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部分产业正向西部地区转移,为我市抓住产业转移机遇,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更好的宏观环境。第三,全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有利于我市争取资金和项目。全省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较好,综合实力逐步加强,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4%,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同时,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对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必将推动我市境内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丽江机场、大丽铁路(丽江段)、大丽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有利于我市在投资不足的薄弱环节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支持,也为我们落实好省政府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确定的“六路一桥”及其它重点项目的报批、支持和建设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第四,我市发展的优势凸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1.8:33:45.2,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在国内独树一帜。通过努力,目前,全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只要我们倍加珍惜发展机遇,倍加发奋图强,倍加努力工作,就能圆满完成本届政府任期的各项目标,圆满完成今年政府工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X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二、分解任务,抓住重点,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和任务
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今后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ZZ任务。市政府办公室将把《政府工作报告》中2008年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落实责任。目前,发展的目标已明,责任已定,关键是落实。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从年初就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从当前看,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重点工作:
(一)关于第一产业发展
要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今年全市财政支农投入4亿元,努力完成农业总产值29.5亿元,增长5%。一要抓好农产品生产,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抓好农业科技、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扩大规模,完成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基地88.4万亩,冬季农业开发33.6万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要改善农村发展条件,认真实施五个带动,整合支农资金,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认真抓好2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的建设工作。要完成乡(镇)通油路工程340公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790公里,要建设好5个农村客运站。抓好团山、崀峨和小坪水库除险加固扩建工程建设,实施好“五小水利”、“血防工程”、农村饮水安全、乡镇供水工程为重点的农村水利项目。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要搞好扶贫开发工作,认真实施整村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易地扶贫开发等重点项目,解决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巩固2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温饱。四要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抓好生态产业发展,全面推进生态产业基地建设。完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