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034
2024年1月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在全省地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全面推进法治湖北建设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2015年3月19日)
这次研讨班省委高度重视,列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的第一个重大活动。鸿忠书记亲自出席开班式并作辅导报告,要求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法治型领导干部,为我们全面推进法治湖北建设提供了有力指导,我们一定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根据安排,我就法治政府建设问题,同大家作一些交流。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已按下“快进键”、步入“快车道”,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四个全面”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包含一个目标、三大举措。三大举措缺一不可,不深化改革就没有活力,不依法治国就没有规矩,不从严治X就难以发挥X的核心作用。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和坚强保障。法治观念、法治素质是干部德才的重要内容,是行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推动法治湖北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四中全会《决定》重申了这“两个坚持”。进入新世纪,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实施以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持续落实,依法行政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进展。从湖北实践来看,建设法治政府在政府系统内已经成为共识,行政法规不断健全,依法行政得到有力推进,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权利意识逐步增强,一些法治先行地区和单位的典型效应正在扩大。总体上讲,政府在法治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特别是与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法治湖北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相比,我省法治政府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要有思想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自觉。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看法。
一、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一个突出特点是以问题为导向,列举了一些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国方面存在的五大问题:一是不屑学法、心中无法;二是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三是执法不严、粗暴执法;四是干预司法、徇私枉法;五是利欲熏心、贪赃枉法。每个问题里面又摆出了各种表现,少的有七八种,多的十几种,产生了强烈的警醒警示效果。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问题入手。当前我省在法治政府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也有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既有行政执法领域的问题,也有行政决策、行政监督领域的问题;既存在于掌握行政审批等权力的部门,也存在于非权力部门;既存在于部分领导干部之中,也存在于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之中。就解决这些问题,我与大家交流几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树立法治信仰是依法行政的根基。
法治是治国之重器,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框架。法治成为信仰、成为自觉,才能真正实现法治,法治的力量才能最大程度地彰显。没有法治信仰,就没有依法治国的根基,依法行政就无从谈起。习总书记指出,只有内心尊崇法律,才能行为遵守法律;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我们要在充分认识现实问题的严重性中,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提高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进而增强法治信仰,让法治精神植根于心中。更多资料+微信:nuo180 914
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就必须看到,许多问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不是程度轻微,而是相当严重,有的就发生在身边。比如说,认为法律与自己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学不学法无所谓,有这种思想的人比较多。再如,认为依法办事束缚手脚,程序太多,效率太低,不如行政命令用得顺手,有这种认识的人也不少。再如,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这些做法也有一定普遍性。我们学习习总书记讲话,要对号入座,不能什么问题都是社会上的、是别人身上的,要从自己身上来找。最可怕的是心中无法。比如说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真正了解其内容、对其精神了然于心的人,到底有多少?比如说X内的根本大法X章,平时我们是不是经常学、经常用,对X章的规定是不是都坚守得很好呢,对规矩都能遵守呢?实事求是地讲,做得不够好。平时我们什么时候学X章呢?一般开民主生活会时拿出来学一下,教育干部时拿出来对照一下,写文章时拿出来看一看,真正把它作为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自己、作为一把尺子量一量自己,并不是很多。十八大以后接受组织调查的80多名中管干部,违法情况都十分严重。在这些人眼里,法律也好,制度也好,就是一个摆设,对他们没有任何约束力。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失法治信仰。领导干部要从中吸取教训,坚定法治信仰,筑牢依法行政的精神支柱。
第二点体会,自觉接受监督是政府依法履职的重要保证。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正确行使权力的必然要求。只有把政府工作置于全方位的监督之下,才能实现科学决策、减少失误,才能防止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目前,行政权力受监督制约的力度仍然偏弱,监督制约制度不完备,监督针对性不强,一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不适应、不愿意接受监督,不善于在监督下开展工作。近几年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和接受审计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政府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学会在监督下开展工作。
到湖北工作后,我先后作了五次政府工作报告,每一次对自己来说都是深刻的法治教育。起草报告的过程,就是全面接受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过程,也是提高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性、增强依法办事意识的过程。报告写作不是起草班子关起门来写,而是吸纳民意、集中民智来写。报告反映人民群众呼声越多,就越接地气。在人代会上报告政府工作,是履行承诺、接受监督的法定程序。当聚光灯照着你、代表们盯着你的时候,你会感到肩上的那种责任很沉重,每一句话都要向代表们负责、向人民负责,来年要兑现。这是政府对X、对人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前年,国家审计署对省政府工作进行审计。当时我到湖北工作不过两年。经过那次审计后,我体会到,审计是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有效手段,适应审计监督,对事业发展、对干部本人都有好处。时刻置于监督之下,对政府而言,既是约束,更是促进,能够督促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依法依规依纪办事,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
第三点体会,加强法治建设是领导干部的终身必修课。
最近,我读了数十篇接受组织调查的中管干部忏悔书,看到他们都对自己违法乱纪行为追悔莫及。其中有些人我们很熟悉,有些甚至是同事。他们犯罪的过程警示我们,法治建设是个人成长的基本建设,是相伴终身的长期建设。领导干部放弃了法律的武装、放松了法治建设,迟早要出大问题。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脱离法律的轨道。对每一位领导干部来说,法治建设都是一场大考。要通过大考,必先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领导干部要把法治建设作为终身必修课,既要把尊法学法的“第一颗扣子”扣好,又要把守法用法落实到为官办事的每一步,始终不偏离法治轨道,不逾越法律红线,不触碰法律底线。
二、坚持务实作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建设什么样的法治政府,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作出了明确回答。总体目标就是,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决定》从六个方面作了系统部署,即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清晰地勾勒出了法治政府框架。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出台的《全面推进法治湖北建设的意见》,对我省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我理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始终围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