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027
2024年1月
准确把握形势打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攻坚战
在全省上半年工作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7月23日)
省委、省政府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主要是动员全省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措施,营造氛围,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下面,我根据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研究的意见,就如何把握当前形势、扎实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大家普遍感到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全国是这样,我省也是这样。面对比以往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省经济运行延续了近几年来良好的发展态势。总体上讲,上半年我省的经济发展打了一个胜仗。据统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9%、出口增长10.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9.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2%,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除生产总值和消费外,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综合分析,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进”的趋势进一步显现。今年以来,全省经济总体保持“好于全国、中部靠前、逆势进位”的良好态势。与全国相比,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生产总值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相比,生产总值、消费、出口增速分别提高0.3、0.4、4.8个百分点。从全国的排位看,工业、投资、消费增速在全国位次较一季度分别前移3位、1位和3位,是一个稳中向好的趋势。
二是“升”的态势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效取得新进展。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升,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分别高于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增速6个和3.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省投资的近7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9.7%,企业实现利税增长21.6%,居民收入增长11.9%,均快于经济增长。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5%,新增就业完成全年任务的62.8%,物价持续稳定。
三是“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这几年,我省经济连续跃上几个台阶,底盘不断做大做强,发展的支撑点不断增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农业基础不断巩固,夏粮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工业支撑作用不断强化,工业生产逆势回升,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区域多点支撑格局进一步凸显。“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9%,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宜昌、襄阳两个副中心城市增速分别达到11.6%和11.7%;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占全省比重接近60%。去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量相当于1995年全年经济总量(不考虑价格因素)。上半年,我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加1113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经济总量。
四是“干”的氛围普遍较浓。近年来,随着“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深入实施,全省各地谋发展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形成了抓项目、抓投资、抓改革、抓调整、惠民生的强大气场。近期,省委常委在参加各地民主生活会时,都亲身感受到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近期,中央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和国务院督查组向我们反馈情况时,对我省各地干部的精神状态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更多 资料+微信:
以上取得的成绩,绝不能成为我们盲目乐观的理由,我们更需要清醒地看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要增强负重奋进的责任感。
一是经济下行的压力。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或放缓。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虽然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但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回落近7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大于全国、大于上年同期。更多资料+微 信:
二是发展后劲减弱的压力。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另一个是不少地方招商引资大幅下滑。上半年,全省新开工项目同比减少1000多个,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5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额仅增长3.9%,同比回落11.4个百分点。全省17个市州中,有9个市州实际利用外资下降,其中6个市州降幅超过30%。
三是多重任务并行的压力。我省肩负着“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既面临着做大总量的紧迫任务,又面临着调结构的艰巨任务,还面临着众多改革创新的攻坚任务,哪一项都不轻松。如果说,我们过去在运用一些传统、粗放的办法加快发展上有一整套成熟的作法和经验,那么如何依靠提质增效升级来实现加快发展,如何更多更好地运用市场办法、改革办法来促进发展,还需要我们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更多 资料+微信:
四是适应新标准、新要求的压力。从平时的调研和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当前,一些地方、部门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两个不够”的问题,一是勇于担当不够,二是主动作为不够。在工作状态上,要么是“不着急”,要么是“干着急”。“不着急”的表现主要是认为我们总体上发展不错,说得过去,抓项目、抓投资的主动性不够,有的地方甚至连项目都不愿跑了,更谈不上招商引资,许多批回的土地在那里闲置“晒太阳”。“干着急”的表现主要是对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推动工作的办法不多,创新能力不强。比如抓投资,既有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发力的问题,也有发力不准的问题,一些地方没有形成有效投资。
总之,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我们既要看到发展的主流、看到发展的积极变化,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又要看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看到前进中的挑战和压力,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尤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在历史的方位中把握当前,在变化的趋势中把握规律。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省之所以能够交出一份比较好的成绩单,这与我们深化国情省情认识、主动把握发展规律是分不开的。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从湖北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方位出发,坚持创造性贯彻落实X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先后提出了稳神竞进、逆势而进、实虚并进、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