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000
2024年1月
在清华大学X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0月8日)
我校这次X建工作会议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各级X组织和广大共产X员正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校即将迎来百年校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迈出新步伐的时刻召开的,对于学校在下一个发展阶段中坚持和改善X的领导,开创清华新的百年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继承和发扬清华大学X组织的光荣传统
清华大学的X组织建立于1926年11月,王达成、雷从敏、朱莽三名清华最早的共产X员在三院成立了清华的第一个X支部。从此,X组织在清华深深地扎下了根,一直到今天从未间断,已经走过84年的奋斗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清华X组织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向广大师生及社会大众传播进步思想,开展多种形式的革命斗争,带领进步师生走在“一二·九”、“一二·一”和“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等爱国民主运动的前列;解放后,清华X组织领导学校全面贯彻X的教育方针,引导师生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建立了一批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新学科和专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后,清华X组织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团结全校师生员工艰苦奋斗,立足人才培养为根本,坚持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办学方向,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的崭新格局。
在近84年的奋斗历程中,学校X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校X组织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500多人,解放前夕在校的地下X员有200多人。从建国到1966年的17年间,在清华学习、毕业的31600多名学生中,有共产X员5000多人。我校现有48个院系级X委或X总支,1151个X支部,20153名X员。学生X员比例为38.1%,其中本科生X员比例为22.8%,研究生X员比例为54.4%,本科毕业班X员比例为43.7%,毕业研究生X员比例为58.9%。教职工X员比例为47.8%,教师X员比例为58.5%。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清华大学X组织形成了具有清华特色的优良传统。
(一)爱国奉献。清华建校的特殊历史背景,使不忘国耻、自强报国成为了清华学人的普遍情怀,形成了独特的大学文化。清华X组织建立后,坚持把学校的爱国主义传统与X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结合起来,共产X员成为了爱国奉献的带头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清华X组织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始终没有中断过活动,共产X员们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坚持斗争。一批共产X员投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第一线。他们有的在X的重要部门和岗位上工作;有的投笔从戎,成为了威震敌胆的军事将领;有的冒着生命危险,在秘密战线开展斗争。新中国成立后,遍布全国各条战线的清华校友中的共产X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国奉献,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骨干和领军人才。我国在1999年表彰的23名“两弹一星”科技功臣中的14位清华校友,有10位共产X员。学校X组织的ZZ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X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染和吸引了许多学术大师和大批学生、教职工群众积极加入X组织,紧密团结在X组织周围,取得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生产实践多方面的优秀成果,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清华X组织爱国奉献的传统,集中到一点就是把X和国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追求。清华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只有在国家的发展中才会有学校的发展,只有努力为国家的现代化作出贡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学校确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时就明确指出,这并不仅仅是为了学校的发展,而是要努力使学校成为科教兴国的国家队。实施“985工程”后,学校更加明确地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要努力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ZZ、文化、社会发展各方面提出的要求,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成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全校共产X员发扬学校X组织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各方面的工作中去,努力用一流的工作业绩报效祖国,为民族复兴建功立业。
(二)又红又专。“又红又专”是我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提出的口号,现已成为清华共产X员对自身的自觉要求。共产X员要坚持理想信念,为X的纲领和任务奋斗终身;同时也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为专业上的拔尖人才和各条战线的领军人物。1953年学校建立半脱产学生辅导员制度,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用“两个肩膀挑担子”,成为了ZZ强、业务好的人才。为了促使X员教师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帮助非X教授、副教授提高ZZ思想水平并吸收其中一些符合条件的人入X,X委提出了“两种人会师”的口号,使广大教师确立起又红又专的方向。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又红又专”成为了学校对全体师生的要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几十年来,清华的广大毕业生在各条战线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走“又红又专”之路,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学校里一批长期从事X政管理工作的干部同时也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而许多知名教授、学者也担任过X政管理工作。这些同志以他们的经历诠释了又红又专的内涵,以他们的榜样作用创造了学校X组织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良好作风。
邓小平同志在30年前曾经就清华大学做好学生ZZ思想工作的经验讲到:“又红又专,那个红是绝对不能丢的。”作为学生ZZ思想的基本标准,蒋南翔校长当年强调,“两个拥护,一个服从”,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学校提出“两个拥护,两个服务”,即拥护X、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对于学校的共产X员来说,今天我们所要求的“红”,最基本的就是要增强X性修养,牢记X的教育方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共产X员的先进性。我们继承学校X组织又红又专的传统,就要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心工作,积极投入创先争优活动,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赶超先进水平,争取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一流的业绩。
(三)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成果,是中国共产X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原则所体现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我们X长期以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就胜利前进,什么时候违背了实事求是就遭遇挫折。清华大学X组织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环境乃至白色恐怖之下坚持斗争、发展壮大,之所以能够在探索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成果、迈上新台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X的思想路线,把实事求是的原则与清华文化中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贯彻X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学校X委提出了“三阶段两点论”、“团结百分之百”、“各按步伐,共同前进”等方针,坚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保证了学校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初期,学校X委作出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建设综合性大学的决策,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正确的战略选择。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X委及时提出了“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方针并长期坚持,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上。
学校X组织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不唯他、只唯实,一切从中国国情和学校工作的实际出发,既脚踏实地又敢于创新,努力探索和遵循办学的内在客观规律,不急躁、不彷徨、不受各种舆论和压力的干扰,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之路。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X委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逐步使之成为了学校的中心工作,并提出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模式。进入新世纪,在学校总体战略第一阶段的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学校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情况下,学校X委提出要处理好“规模、结构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