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125


2024年1月
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现场推进会上讲话
(2014年9月2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专题召开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动员全市工业战线进一步统一思想、克难奋进、狠抓落实,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工业经济各项目标任务。下面,我重点讲两个方面的问题。更多资料+微信:
第一个问题,在研析形势中坚定信心
刚才,冯市长对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总的来看,可谓“有喜有忧、忧大于喜”。喜的是,我市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入库税收等多项指标增幅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忧的是,一些工业经济指标的增幅低于预期、低于同期、低于周边,有的甚至出现较大脱幅。具体反映在:企业产品订单减少、销售不畅,投资意愿普遍不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土地、融资、人工等要素瓶颈制约突出,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等等(会前,我专门安排市统计局进行了一次快调研,选取15家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分析,其中仅有2户企业生产处于正常水平,不到调查总数的15%)。对于这些情况和问题,我们要冷静分析、科学研判,探寻数字变化背后的原因,找出指标回落潜在的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应对和化解。
(一)找准找实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当前我市工业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与三大因素有关:一是与宏观经济下行有关。随着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一起相互影响、放大和扩散,今年宏观调控难度前所未有,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方面,行业产能过剩、新的增长点缺乏、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加剧等多重因素,削弱了经济高增长的动力;另一方面,各种行政审批、行业壁垒、税费枷锁及土地、融资等要素瓶颈,抑制了社会主体发展的活力。上半年全国GDP仅增长7.4%,增幅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低(最低点为2009年一季度的6.6%);8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6.9%,环比回落2.1个百分点,增幅为2008年12月以来新低(对于国内经济,我从去年开始就一直不看好,现在形势也进一步印证了前期判断。只有把简政放权真正落到实处,社会活力才能充分迸发,经济才有可能触底反弹)。在全国经济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宿迁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的工业经济,下行更是在所难免。二是与行业周期波动有关。除受制于宏观形势外,工业经济走弱趋缓,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产能相对过剩、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属于行业周期性的变化和调整。在这一周期性波动下,我市传统产业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比如白酒产业高档酒消费出现大面积滑坡,苏酒集团1-8月销售同比下降5%;林木加工产业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8月份本地枝丫材价格较年初上涨17%,企业利润大幅收窄;纺织化纤产业受下游采购下降、行业性产能过剩等影响,整体行业重新“洗牌”)。但在行业波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却逆势上扬,产量和利润不减反增(如同为饮料行业,娃哈哈饮料1-8月销售下降14.5%,而达利食品的饮料产品同期销售增长20%;再如同为纺织行业,德力化纤1-8月销售同比下降8.49%,而新晨化纤同比增长30.8%),这说明外部环境虽然重要,但根本上还与企业内在素质和转型方向有很大关系。三是与自身基础薄弱有关。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基础十分薄弱,可持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规模偏小,应对市场行情变化分身乏术。普遍以中小企业为主,大企业、龙头企业十分缺乏,单体规模偏小(虽然规上企业数略多于淮安和连云港,但规上企业总产值仅是淮安的59.2%、连云港的68.9%、徐州的27.0%、盐城的44.1%、全省的2.1%),全省百强企业只有苏酒一家。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一旦遭遇市场行情骤变,生产和效益就可能出现大幅下滑。二是产业集聚度低,抱团共度风险基础较差。目前全市只有白酒、木材、纺织等产业是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其他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多、聚集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十分突出,上下游企业相互协同抗击市场风险可拆借的资源较少,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三是要素成本上升,缓冲经济风险优势削弱。一方面,在中央清理违法违规优惠政策背景下,宿迁已与其他地方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土地、融资等价格不断攀升,要素瓶颈制约越来越多,成本优势也不断削弱(根据市统计局快调研结果,15户企业中有12户反映存在要素瓶颈问题)。
(二)密切关注中央应对宏观形势新动向。习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迈入了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这表面上看是增长速度的换挡与调整,但本质上是增长动力的转换与接续,将呈现“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征。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特征,中央应对经济下行的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更加突出市场化导向。今年以来,国务院深入实施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通过政府自身革命,放宽市场准入,破除企业发展的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更加突出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在9月10日天津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下一步还将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重点推进金融改革、价格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等领域改革,以进一步破除经济发展的束缚,激发市场活力。二是更加突出精准式调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更加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更加注重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定向施策,相继在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降低企业税负、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支持外贸稳定增长、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变“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增强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更加突出结构性调整。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全力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另一方面,通过减税减负、定向降准等措施,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服务业、新兴产业等成长性强、就业容量大的关键和重点领域实体做强做优,努力在经济下行中增添更多上行的动力,在增速放缓中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对于中央这些新动作、新动态、新动向,我们一方面要盯紧盯实、钻深研透,切实摸准政策方向,抓好政策对接,争取策应扶持取得更大成效;另一方面要主动转变发展思路,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企业绿色发展。
(三)牢牢把握宿迁工业经济发展主动权。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运行的新特点,各地、各部门务必正确认识、科学应对,牢牢把握宿迁工业经济发展主动权。一要坚定信心。尽管当前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指标增长仍然位于合理的区间内,总体没有大的波动,大家对宿迁工业经济发展要充满信心。一方面,产业发展后劲在增强。今年市区一些重点产业发展逐步形成规模,集聚了一批新的增长点,概括起来就是“三电”:一是家电(明年预计8个项目全部投产,格力争取投产,将会形成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