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117


2024年1月
在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2015年4月11日,根据记录整理)
下面,我先就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当前重点工作安排讲两个方面意见。待会,魏书记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宿迁”的工作定位,立足“三抓三促”工作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和各种挑战,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主要指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始终立足于抓早抓实,看大势、知细行,着力宏观上的把握,注重微观上的推进,确保各项措施和部署紧贴形势变化、符合宿迁实际。超前预判形势,先后召开县区经济分析会、工业经济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等,听取各个方面对经济运行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问题发现得早、判断得准、解决得好。主动调适引领,专题组织学习“一个论述四个文件”,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主动调适引领新常态,进一步明确了破解资源要素路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等新思路,不断提高组织经济工作水平。科学有效应对,坚持以市场导向调控经济运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转变招商方式等方面,相继制定一系列符合市场导向的政策措施。深入推动落实,围绕干在前头、快在前头、紧在前头,相继召开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区域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推进会、中心城区重点工程现场推进会、列省重大项目推进会等专题会议,密集调度工程进展情况,深入一线现场督办会办,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全力以赴抓推进、抓进度、抓保障。一季度,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2亿元、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344.5亿元、增长18.7%,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0.15亿元、增长21.9%;进出口总额6亿美元、增长36.4%,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平稳,保持在合理区间内。更多资料+微 信:
二是产业集聚步伐进一步加快。围绕推动产业集聚升级,召开重点产业调研会办会、招商引资调度会,加大外引内培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主导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智能家电产业一季度国税入库税收同比增长84.6%,双鹿上菱电器实现产值2.1亿元,东贝机电实现产值1213.9万元,黄河电器、美百加电器正在安装生产线。继去年第一台冰箱、制冷压缩机下线之后,今年6月份全市第一台液晶电视、洗衣机、商务冷柜将正式下线。光电产业代表企业—吉创光电项目三条生产线已安装完成并试运行,领先全国的5.5代投射式电容触摸屏即将下线。机电装备产业中的可成科技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长电科技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绿色建材产业一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8亿元,增长15%左右;20余个总投资超过140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江豪新材料、恒润管业、康程新材料及德资企业科曼建筑科技已完成工商注册,上半年将开工建设。
三是新的增长动力孕育成长。在传统动力稳定的同时,支撑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新业态高速扩张,“互联网+”模式成效逐步显著,定制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已初步建立涉及13个行业、88家企业、101种产品的定制生产工业企业库,其中已经开展定制生产的企业达30多户。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一季度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78.5亿元,同比增长54.5%,增速比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60.4个百分点。目前,六大电子商务园区累计入驻企业244家,全市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超过8000家、占全市企业总数接近30%,相关就业人数超过28万人。新技术广泛应用,产品结构加速调整,今年以来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70个,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0个,全市新产品产值突破80亿元,增长20%。新主体不断涌现,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持续推进,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一季度,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10593户,新增私营企业3325户,其中新增公司制企业新增2721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6.9%;社会组织总数达4998个,较2013年底增长了近1倍。
四是市场和社会主体活力明显增强。深入推进以行政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商事登记制度、行政审批制度、资格资质去行政化、资源要素价格、社会组织培育、信用体系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改革顺利推进,市场和社会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上,率先搭建纵贯市县乡、涵盖内外资的“三证合一”登记审批框架。率先探索“一企一码”改革,制定《宿迁市“一企一码”试点方案》,编制了18位的商事市场主体新码,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进行有效衔接。目前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质监总局已同意在我市开展“一企一码”和全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试点改革工作,此项工作将于近期正式启动。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编制完成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收费清单,修订完善审批项目监管办法181项,对177项非许可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在资格资质去行政化改革上,制定《2015年深化两资去行政化改革工作方案》,江苏省硅酸盐协会、正保远程教育集团、宿迁市网络创业培训基地等机构成功引进、合作和挂牌,一季度组织各类培训2.3万人次、考试鉴定3.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43.8%和30.8%。在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上,启动三县水气热要素价格改革工作,完善电力直接交易和水电气热大用户合同交易政策、降低准入条件,促进市区大用户合同交易扩面增量,目前市区享受大用户电力直接交易和水气热大用户合同交易的企业已达38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隐忧,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一是指标增速有所回落。在已出炉的一季度11项列统指标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7项指标增幅较去年同期出现回落,有的指标脱幅较大。其中,房地产投资回落了3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回落了12.7个百分点。如果指标继续下行,就有滑出合理区间的危险。二是投资后劲不足。主要表现为在建的项目不多,园区开工的新项目不多,储备在手的大项目不多。反映在审批上,一季度全市共审批、核准、备案制造业项目76个,同比减少28.3%,计划总投资64.1亿元,同比减少53%;反映在招商引资上,今年以来,全市园区共申请考核的招商引资项目48个,其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2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6个,经考核认定,只有5个项目符合开工项目认定标准。三是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多。大家可能感觉到一季度工业指标运行总体比较稳定,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苏酒集团的拉动。如果剔除苏酒集团因素,我市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将双双下降1个百分点,国税入库税收下降3.42%,说明我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面临不少困难。反映在企业生产需求上,不少企业反映行业市场行情不旺,下游需求较往年明显下滑,全市产品订单下降达20%以上。从贷款情况看,新增工业贷款占全市新增贷款比重仅为1.8%,工业贷款余额仅比2014年末增加了1.37亿元,同比少增了6.88亿元。反映在企业生产意愿上,自发性收缩现象比较明显。从企业用电报装容量看,一季度,全市大工业用电报装容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