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050


2024年1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支点建设和富民强省步伐
在全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X的十八大精神研修班上所作的辅导报告
(2012年11月19日)
今天上午,李鸿忠书记所作的辅导报告很深刻、很重要。我们要紧密结合全省和各地实际,认真领会,全面落实。
X的十八大开得非常成功,成功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我们充满信任、无比信赖。二是通过了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全X在高度共识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思想统一。X的十八大报告亮点很多,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是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把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我们X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因此,学习贯彻X的十八大精神,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新论述,全面准确、系统完整地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新部署,切实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紧密结合湖北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发展,加快支点建设和富民强省步伐。
下面,我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支点建设和富民强省步伐为题,谈一点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
一、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理论上的创新是最大的创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就能引导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这一点在代表们讨论报告时讲得最多,反响最强烈,谈得也最深刻,充分说明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代表们形成了强烈的互动效果。
X的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评价,讲的非常到位、非常深刻。大家在学习报告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报告强调,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里的关键词是“最重要”,凸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二是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指导X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这里的关键词是“全部工作”,凸显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三是报告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两个意义”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高度概括。四是报告强调,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X的建设各方面。这里的关键词是“全过程”、“各方面”。“全过程”,讲的是时间跨度,就是在经济、ZZ、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要贯彻始终。“各方面”讲的是领域广度,就是在X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要全面体现。五是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讲的比较多,对“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讲的比较少,这一次有新的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与世俱进。研究解决中国的问题,一定要放在全球视野中考量。现在世界其他国家在研究中国、研究中国共产X,我们也在研究其他各个国家的发展道路,研究国外一些政X的建设经验,互相借鉴。六是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是一个哲学定位,把科学发展观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在观察问题、解释问题、回答问题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七是报告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们已进入到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要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坚持科学发展就是最硬的道理,这是发展的实质问题。八是报告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我理解,战略抉择就是只能选择科学发展道路,没有其他别的选择。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痛下决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早转变、早主动。更多资料+微信: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最重要的就是钻进去反复研读报告原文,再跳出来结合实际去加深理解、把握实质、推进工作。要在研读原文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把学习引向深入,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领会、带头贯彻落实,还要善于找到结合点、切入点、落脚点,引导广大X员干部加深理解,认真落实。
(一)要善于把握科学理论和发展实践的结合点,引导X员干部联系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解决好真学真信问题。
科学发展观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性是它最鲜明的特点。我们要把X员干部亲身经历的发展实践作为生动教材,引导大家在发展轨迹中探寻内在规律,有效拉近X员干部与科学理论间的认知距离,真切感受到科学发展观不是空洞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通过对X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的学习和梳理,我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科学发展观在抗击非典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2003年4月,非典疫情迅速蔓延,使我们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痛定思痛,促使我们深刻反思,当时全X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到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2003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抗击非典斗争经验时,第一次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来概括“发展观”。2003年10月,X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会还针对我国发展在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五个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原则要求,这是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的标志。2004年3月,胡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第一次对“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作出了明确阐释和科学界定,使科学发展观具有了较为完备的理论形态。
二是科学发展观在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过程当中走向成熟。2005年,“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X中央明确提出: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007年X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同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进行了完善。X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条新要求。
三是科学发展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继续完善。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是一次严重的冲击,同时也使我们更加警醒。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就是,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越是占据产业高端、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受到的冲击就越小,越是自主创新能力强、调整结构行动早、优秀人才聚集多的地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底气就越足,经济效益企稳回升的速度就越快。发展实践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所谓危机,实际是传统发展方式之“危”,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之“机”。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促进增长与优化结构的关系、稳定外需与扩大内需的关系、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的关系,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增创发展新优势。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四是科学发展观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转化为全X的自觉行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初期,一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并不是很自觉,甚至把它当作一个口号来看待。有的同志认为,我们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够,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讲多了,会不会束缚手脚、影响发展?也有的同志认为,科学发展是先进发达地区的事情,对欠发达地区还不太适用,和基层关系也不太大。还有同志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观点,主要是针对经济工作来讲的,不搞经济用不着。后来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我们深深体会到,科学发展观与我们工作、生活紧密相连。过去我们遇到过,现在还在不断遇到,但前后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对统筹协调发展,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责过;对资源浪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心过;对环境污染,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恨过;对人才的渴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过;对提高能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过。有的领导干部讲,过去管理经济很有经验,现在领导科学发展感到能力不足。科学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要求高了、标准高了,需要掌握的新东西多了,我们只有首先做学习型干部,才能适应新形势。
科学发展观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回顾过去十年,我们没有离开过它的指导。现在我们推进各项工作,更不能偏离这个方向。这些年,我们的目标在不断调整,深层次背景是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对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比如,过去各地主要强调招商引资,现在正在向招才引智转化,下大力气吸引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这是质的变化。比如,过去高校重视规模扩张,现在重视内涵发展,产学研结合,为地方发展服务。比如,过去讲强省富民,现在讲富民强省,把富民放在前面,充分说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不断深入人心。比如,从快字当头,到又快又好,再到又好又快,说明在资源环境的压力下,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层次。这些变化,在我们探索科学发展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充分展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由自发到自觉的实践历程,雄辩地说明了科学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代表了前进的方向。把这些变化和根源梳理出来,就可以使我们的干部产生很多的共鸣,提升大家对科学发展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坚定走科学发展道路的自觉性。
(二)要善于抓住有效开展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引导X员干部联系应对一些重大挑战考验的经历,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进一步解决好学深学懂的问题。
X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国家发展很快,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同时,我们也经历了一些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和挑战。比如汶川大地震,在地震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体现了极强的凝聚力,灾后重建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做支撑,我们不可能解决得这么快这么好,这让我们体会到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比如台海形势,这些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头较好,也是以大陆的快速发展为前提的。比如南海形势、钓鱼岛事件,如果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支撑,不可能出现现在的局面。联系湖北发展实际,近期我们也在谋划一些重大民生问题。比如,我省的“水袋子”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鄂北岗地“旱包子”问题日渐凸显,有的地方连吃水都成问题,所以要下决心解决。比如,三峡大坝建成以后,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工程已成为重点。解决好这些关系群众根本利益、切身利益的问题,是贯彻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立场的根本要求。再比如,湖北过去是“千湖之省”,这是一大优势。我们现在一个湖一个湖的调查,编写湖泊志,加强立法保护,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彰显我们的生态优势。我们就是要通过联系我国、我省发展实际,引导X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根本方法、基本要求等深刻内涵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才能学深学懂。
(三)要善于找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引导X员干部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所集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解决好学以致用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要用它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看待沿海发达地区发展速度减缓问题上,必须充分认识到,沿海发达地区的增速放慢,实质上是主动调整、主动转型,当调整、转型完成后,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境界,后劲会大大增强。比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