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340


2024年1月
强化定力 深处着力 精准发力 执行有力 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在省委常委会上半年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2015年7月20日)
总的看,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转型升级的态势是好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势也是好的。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运行高开稳走。一季度GDP增长8.2%,上半年增长8.3%,好于预期,好于去年,好于全国,实现了“开门红”“半年红”。二是转型升级见到曙光。“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重点工作深入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创新驱动力明显增强,效益效率持续提高。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7.7%,劳动生产率提高7.3%。三是全面深化改革见到实效。年初确定的31项重点改革有序推进,各类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激发了市场活力,提升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和干劲。截至6月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441.4万家,增长12.6%,注册资本增长26.4%。四是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加快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全省形成了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总之,在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下,我们拿出了改革发展稳定三张靓丽的成绩单。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是在X中央领导下,全省上下众志成城、上下同欲、共同努力的结果,必须充分肯定,倍加珍惜。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收官“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承上启下之年,各方面的任务都很重。下半年,总的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增长、抓改革、促转型、治环境、惠民生,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努力推动经济加快进入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轨道,实现全年经济高开稳走向好,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为“十二五”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目前,我省转型升级已见到曙光,经济增速与质量效益初步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实践证明,转型升级“组合拳”针对性强,实际效果好。前两年,我们每年淘汰落后产能,换来了现在的良好局面,这个代价很值得。这说明早晚要干的事,早干比晚干强。看到上半年8.3%的数字,我很高兴。一方面,我们为全国大局作了贡献;另一方面,这是在转型升级加快的基础上实现的,同时也为下一步抓转型留出了空间,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特别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与“三期叠加”的影响相互交织,使我们不仅面临稳增长的巨大压力,也面临社会矛盾凸显的严峻形势,转型升级的难度在增加,“过冬”的时间可能比预想的要长。具体说,一是“换挡期”的爬坡特征明显。虽然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随时有溜坡的可能,要一直保持增长中高速难度不小,需要握稳方向、踩好油门。二是“阵痛期”的分化特征明显。新兴力量快速上升,但企业、行业、区域分化也在加剧,形势比较好的还不够多,多数比较困难,大致只有“三七开”,要实现动力转换、进入质量中高端的轨道,还需要较长时间、付出很大的努力。三是“消化期”的慢性特征明显。中央新政组合利好不断,但抵消前期刺激政策的影响还有一个过程,有的政策边际效应也在递减,要实现经济血液的良性循环,还需要保持耐心、精心调理。四是“攻坚期”的复杂特征明显。现在战略方向包括改革思路已经十分明确,但战术战役实施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要取得实质性突破,还要靠各级干部的新作风、新本领、新作为。
形势越复杂,越是考验我们定力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来浙江考察指导,对浙江工作充分肯定,这是最大的褒奖,也是最大的动力。我们一定要咬定目标、上下同欲,坚定不移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子走下去,坚定不移地打好浙商回归、“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创新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