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302


2024年1月
大力推进26县加快发展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全省推进26县加快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2月27日)
浙江是全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站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大力推进26县加快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立加快发展的新理念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就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形成了新常态下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新特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快发展,就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把统筹区域发展纳入“八八战略”的总体部署。我们要续写好“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就要摘掉26个县“欠发达”这顶帽子,加快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决策。我省能不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看26个县能否从真正意义上摘掉“欠发达”帽子。经济上要“摘帽”,首先思想上要“摘帽”。26县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摒弃保“欠发达”帽子、靠外力“输血”的“等靠要”思想,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时不我待,真抓实干,勇于“摘帽”,加快“摘帽”。我们所谓的“欠发达县”,无论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还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多已超过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发展水平。如果放到全国去比较,已经不是欠发达了。可以说,“摘帽”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已经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省里要26县“摘帽”,而是26县要主动“脱帽”,跟上全省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和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步伐。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加快发展,就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X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强调,“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好这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通过顽强奋斗早日改变面貌”,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欠发达地区愿不愿“摘帽”、敢不敢“摘帽”、能不能真“摘帽”,考验的就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26县的领导干部要义不容辞地担起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任。既要有“狮子”一样的气概,也要有一颗聪明的脑袋。不仅要敢于担当,勇于摘掉欠发达的帽子,更要善于担当,尽快改变欠发达的面貌。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加快发展,就要有造福一方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心中要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能为自己个人谋”。随着我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盼生产更发展、生活更富裕、生态更优美。26县不仅要摘掉欠发达的帽子,更要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绿富美”。这既是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心怀百姓、情系民生,带领老百姓加快绿色发展、加快特色发展、加快内生发展,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
加快发展,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调调,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不必在我,就是要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要为大我而弃小我;要处理好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26县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届接着一届抓。“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迈向现代化征程的新起点。作为X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事业的成功未必就在我手中、在我任期,但为了事业的成功,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不能无所作为,既不要为一时政绩而急功近利,也不要彷徨不前错失发展机遇。一定要着眼未来、立足当前,坚持问题导向,盯住薄弱环节,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钉下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加快发展。
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加快发展的新动力
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主动适应新常态,推进26县加快发展,就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导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朝着这条路子走下去,推进绿色发展;就要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推进跨越式发展;就要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加强公共服务,推进和谐发展;就要更加注重发展动力转换,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内生发展。26县要加快发展,走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