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248


2024年1月
全力以赴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胜利
在省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20年7月28日)
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X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今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为不易的一年,年初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最近又发生了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全省先后启动两次I级响应。疫情和洪灾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对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带来严峻考验。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必胜的信心决心,咬定目标、攻坚克难、担当实干,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一、抢抓发展机遇,准确把握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形势任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现在离年底收官交账还有不到半年时间,已经到了一鼓作气向终点碰线冲刺的决胜时刻。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有坚实的基础条件,也面临繁重的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复杂。越是接近冲刺收官,越是咬紧牙关、攻坚克难的时候,越是比拼意志、攻城拔寨的时候。全省上下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
根据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2019年小康指数实现程度达96%,超七成指标提前达到目标要求,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两个翻番”目标提前实现,居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标志性、关键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总体上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同时更要看到,我省也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和短板,主要是三大攻坚战任务依然繁重,社会民生领域短板较多,公共卫生设施亟待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等。特别是受这次疫情影响,加上近期严重的洪涝灾害,给我们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带来更大挑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带来新问题新考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投资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生产、消费供需两侧均受到冲击,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稳就业稳物价压力加大,各类风险隐患相互叠加。可以说,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我们离这个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是最艰难的一步,不仅时间紧任务重,更要面对各种困难,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
尽管形势严峻复杂,但疫情和洪灾的冲击是短期的、暂时的、总体可控的,江西仍处于大可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经济企稳向好、整体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全省上下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没有改变。特别是随着中央一系列力度空前的逆周期调控政策加速实施,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红利加速释放,5G、VR、移动物联网等数字经济新动能加速壮大,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底气和能力,坚决打赢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战。全省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倒计时的紧迫感,提振冲刺跑的精气神,全力以赴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胜利,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二、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力度补上全面小康的短板弱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按照“短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咬定目标不放松,聚焦短板强攻坚,奋力跑好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
一鼓作气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无论如何都必须确保如期完成。
坚决啃下剩余的“硬骨头”。我省剩余的9.6万贫困人口,虽然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尽锐出战打好剩余贫困歼灭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对未脱贫人口进行强力帮扶和挂牌督战,全面查漏补缺,加大攻坚力度,落实兜底保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同时扎实做好城镇困难群众脱贫解困工作,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最大变数,仍然是疫情和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加大落实力度,强化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决不能因疫因灾改变脱贫时间、降低脱贫标准、影响脱贫质量。要完善防止返贫机制,充分发挥监测帮扶机制作用,密切关注受疫情和洪灾影响情况,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用好“防贫保险”政策,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掉队。
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随着消除“绝对贫困”工作的完成,“相对贫困”问题仍将继续存在。要以消除绝对贫困为新起点,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健全完善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要认真总结宣传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和历史性成就,深入开展扶贫扶志感恩行动,切实讲好脱贫故事,教育引导老区人民永远感X恩、听X话、跟X走。
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扎实做好“巩固、拓展、提升”三篇文章,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面小康交上一份合格的生态答卷。
巩固三大保卫战成果。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