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204


2024年1月
创新机制 科学监管  加快转型持之以恒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在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全市“十一五”及2010年度节能减排工作完成情况,表彰先进,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十二五”及2011年度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和任务。刚才,市节能办和减排办分别通报了全市节能和减排工作情况,慈溪市政府、北仑区政府、市交通局、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进行了典型发言,讲得都很好。会议隆重表彰了“十一五”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先进集体和个人,利冕同志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签订了2011年度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这份责任书是沉甸甸的,任务非常繁重。这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ZZ任务。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必须确保完成。下面,我主要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做好“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作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导向、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加大力度,创新机制,“快、重、准、实”地采取了一系列最直接、最有力、最见效的针对性政策措施,切实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全力控制能耗总量和污染排放,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去年,预计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4.6%,并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4.1万吨,比2005年下降2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1.1万吨,比2005年下降48%。回顾“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值得认真总结: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落实。每年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围绕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抓紧建立健全节能减排会战攻坚工作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落实。抓好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每年与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级主要涉能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和“行政问责制”。去年,全市纳入各级政府节能目标考核的重点用能企业(单位)达1000多家,其中市级重点用能企业达160多家。率先实行节能减排“红黑榜”公告制度,适时约谈节能减排完成进度不够理想的县(市)区领导。
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加快推进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以变频、余热利用等十大节能技术为重点,“十一五”共实施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000余项,总投资达到180亿元,累计形成年节能能力410万吨标准煤。深入推进“24·10”减排工程建设,加大减排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五年累计建成各类集中式污水处理厂24座,处理能力达144万吨/日,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全面实施十大二氧化硫脱硫工程,全市四大火电企业全部完成脱硫工程建设,累计投入脱硫资金30亿元,投运率保持98%以上,综合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
三是狠抓重点领域整治。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7个市级督办重点环境问题和1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加强重点行业治理,铸造、印染、电镀等重点行业整治深入推进,其中鄞州、宁海等地的铸造行业全面完成产业升级改造和综合治理任务。镇海片、北仑片临港工业废气整治先后投入治理资金33亿元,完成整治工程88项。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集中开展十大行业62家企业落后产能集中淘汰专项行动,仅去年就淘汰炼钢产能32.9万吨、造纸能力3万吨、印染能力1.8亿米。这些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
四是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注重改革创新,积极在重点化工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镇海区域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监测考核等方面探索新手段、新方法。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法制化建设,制定、出台和实施了《宁波市节约能源条例》、《宁波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预警调控,启动实施《宁波市节能目标预警调控应急方案》,按日监测通报,按月下达计划,切实保障了有序用电。此外,注重全员发动、全方位覆盖,有效形成了共促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宁波)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取得了较好成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在发展理念上,部分干部对节能减排的战略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推动手段,对如何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不够、办法不多。一些同志及企业负责人还存在畏难情绪。二是在产业发展上,部分企业仍热衷于低水平的铺摊子,创新投入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同时,落后产能淘汰、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步伐有待于进一步加快。三是在体制机制上,有利于节能减排的金融、财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