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182
2024年1月
在苏宿园区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
(2014年7月29日)
同志们:
今天专程来苏宿园区调研,主要有三点考虑:其一,就贯彻落实刚结束的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来听一听大家的打算、意见、建议,更好地谋划和推进下半年的工作;其二,作为宿迁的“最大项目”和“最大特区”,苏宿园区始终是市委、市政府的关注点,我和蓝书记多次到苏宿园区调研;这两天与魏书记交流,他对苏宿园区发展也是高度重视。可以说,来苏宿园区调研,既是例行检查也是重要工作。其三,以文浜市长为首的第三轮“苏干”团队已经来宿半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这次来也是给大家鼓鼓劲、加加油。
会前,我们实地考察了一些项目;刚才,文浜市长代表园区X工委、管委会作了汇报。应该说,苏宿园区今年开局开得很好,可圈可点之处颇多,特别是有这样几个方面给我感触较大、印象较深。一是发展思路清晰明确。文浜市长到任后不久就研究制定了“新三年提升计划”,从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明确提出将苏宿园区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人居环境优美、经济发展优质、社会管理优异的苏北一流工业园区。可以说,思路清晰、目标准确、举措得力,不仅符合市委、市政府对苏宿园区的总体定位,也充分考虑了苏宿园区自身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文浜市长提出的“在宿迁,为宿迁”的口号,非常好,说明大家能够把宿迁作为自己的家来建设、发展。其实每一次来园区,我都能感受到“苏干”、“宿干”的深度融合、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这次也不例外,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据我所知,本轮“苏干”相比前两轮,人员更加年轻,像陆志刚、周原等几位同志,都是年富力强、年轻有为的干将。希望大家能够凝心聚力,卯足干劲,为苏宿园区乃至宿迁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二是各项指标增长较快。刚才文浜市长汇报了上半年的工作开展情况,听了让人很是振奋。上半年苏宿园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各项指标增幅保持高位增长,基本都在40%以上,特别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工业纳税总额等指标,实现了超100%的增长,提前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不仅为各开发区的发展带了好头、做了榜样、树了标杆,更为全市实现可持续高增长增添了动力。三是项目质态更趋优化。这次虽然只看了两个产业项目,但无论是电瓷厂还是华融太阳能,都是高质量、高效益的大项目、好项目,代表着行业的领先水平,从中也不难看出苏宿园区的项目质态。尤其是最能反映项目质态的两项指标——亩均投资强度、亩均产出,分别达到328万元、235万元,不仅在全市各开发区中遥遥领先,在整个苏北地区都处于领先位置,达到了苏中开发区水平。四是开发建设亮点突出。一路走下来,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园区建设的品位和档次,不论是碧桂园的物业管理,还是苏州公园的园林风韵,包括道路绿化、高炮广告、亮化工程等细节处理上,都体现着独有的风格和韵味。此外,还有民众联络所及正在建设的苏州外国语学校,这些项目不仅是苏宿两市合作共建的新成果,更是先进理念从新加坡到苏州再到宿迁又一次体现和升华。可以预见,未来整个园区环境将会更加宜人、宜居,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光明。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苏宿园区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一是招商引资的路径还需进一步拓宽。突出表现在项目招引上对苏州工业园区的依赖比较高,一些大项目、好项目,如可成科技、尼吉康电子等,主要源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支持(可成集团今年3亿美元的增资以及明年的增资项目,苏州工业园区也都帮了不少忙,目前在谈的几个大项目也都是他们引的线。截至2013年底,苏宿园区各类工业企业总投资123.3亿元,其中75.6亿元来自苏州工业园区,占比高达61.3%)。虽然承接苏州产业转移,是我们的先天优势,但依靠不能依赖,我们的视野要放大放宽,不能仅仅盯着苏州工业园区那点项目,要争取共享他们的信息、借助他们的力量,在更大的范围拓展我们的项目源,寻找适合苏宿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继续保持招大引强、项目推进的良好势头。
二是重大项目的招引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苏宿园区规上工业企业仅有5家,且可成科技一家独大的现象特别明显,真正能够拿得出手、叫得响的大项目还不多。据统计,可成科技(含可功科技)上半年入库地方级税收达到1.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倍,其对苏宿园区工业销售收入、工业税收的贡献率分别超过70%和85%,而园区其他年产值超亿元的大项目仅4家(长电科技、尼吉康电子、达模电子、华融太阳能)。说明我们在重大项目招引上还很欠缺。反映在工业投资上,今年上半年苏宿园区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产7.14亿元、仅增长16.1%,与其他开发区40%、60%甚至80%的增速比,有较大差距;反映在外资引进上,去年上半年实际到账外资为0,全年仅为1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则为1.089亿美元。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就在于去年既缺乏新引进项目,更没有新增资项目,而今年可成科技新增注册资本1亿美元(另外890万美元是日资天御减震器项目,为2013年签约项目),把实际到账外资一下子就拉上去了。更多资料+微信:nuo180 914
三是主导产业的集聚还需进一步提高。按照市里的总体规划和园区的实际情况,光电、绿色建材是你们的主导产业,可成科技、长电科技、尼吉康电子等都是电子类项目,可以讲,你们的主导产业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但几年下来,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度仍然偏弱。一方面,存在大量的短链、弱链、空链。目前的电子信息项目主要集中在3C(计算机、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零部件、电子、电容器等环节,在整机组装和芯片的研发制造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项目不多甚至空白,离完整的产业链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引进了许多产业关联度弱甚至是不相关的项目。据统计,园区目前各类投产工业项目共28个,其中电子信息类9个,新材料类6个,精密机械类5个,其他8个,这些项目既分散了园区的资源,也不利于产业的集聚优化。更多资料+微信:nuo180 914
四是社会治理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随着园区企业规模的扩大,园区人口也快速增长,目前8、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人口已达2万多,其中市外户籍职工数达1万多人,占全区职工总数的51.7%,超过本市户籍职工数。大量人员特别是外来人口的集聚,一方面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园区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最近我发现有关苏宿园区的信访案件有所上升,对此大家要高度重视。比如前段时间群众针对园区设置便民摊点的上访,其实,设置便民摊点是好事,但如果事先与群众缺乏有效沟通,极可能导致群众不理解,好事办不出好的效果)。特别是园区职工中有超过一半(50.1%)的未婚适龄青年,这类人群情绪控制能力弱,极易产生一些过激行为,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对于以上问题,希望文浜市长和园区方面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应对和解决。
当前,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南北挂钩合作特别是产业转移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新的情况:一是产业转移的争夺日趋白热化。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中西部地区的政策优势愈发明显,并凭借其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交通和广阔的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产业转移的势头十分强劲。可以说,在苏南新一波产业转移中,苏北与中西部相比已不具优势甚至相对弱势(比如,昆山的笔电项目就是典型,其转移的轨迹是以“蛙跳”的方式跳过苏北,向重庆、成都等中西部地区转移)。二是市场化的导向更加明显。苏宿园区是苏宿两市南北挂钩合作的产物,行政推动的色彩较为浓厚,但我们要看到,产业的转移是一种市场行为,行政推动在特定时期或许能起一时之效,但不能持久,特别是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势必要淡化行政推动,强化市场主导。三是争取支持的力度逐步削弱。苏宿园区能够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支持和帮助。但我们也要看到,苏州工业园区毕竟是一个发展主体,上面也有考核、也有排名,必须把自己有限的资源放在能够产生效益最大化的地方。当前,南通、大丰、安徽滁州等地的合作园区,必然会稀释和分散产业转移的资源和信息,对我们今后承接产业转移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大家一定要紧盯新问题、新动态、新形势,认真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做好应对。
下面,就今后苏宿园区的发展,我再简单强调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坚持高点定位、永争第一不动摇。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市委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