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502
2024年1月
在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月14日)
一、坚定信心,把握核心,倾注恒心
过去的一年,全省上下坚持科学发展,积极探索实践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坚持不懈做好强农惠农富农各项工作,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超过百万吨、农牧民收入增长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农牧区民生得到极大改善,农牧业农牧区连续多年保持了持续向好、快速推进的良好势头。
做好今年的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进步,我们不仅需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还需要准确把握农牧业农牧区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强调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最核心的是提出促进“四化同步”,明确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X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我省正处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从纵向看,农牧业农牧区确实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横向看,差距依然不小,从我们面临的形势看,当前与以往相比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加速发展,对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求在加快增长;农牧业生产方式加速转变,但农牧户平均经营规模小,对提升产业化水平的要求紧迫;农牧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但要素紧缺,应对“高成本、高风险”能力弱,对加大投入的呼声强烈;农牧区社会加快发展,但环境约束加剧,区域差异明显,对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愿望迫切。解决上述最薄弱的环节、最突出的矛盾、最严重的制约,实现“四化同步”,我们面临的情况更特殊,任务更艰巨,要求我们紧抓根本、坚定信心,遵循规律、趋利避害,抓当前、谋长远,持恒心、用恒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隐患,充分调动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始终沿着看准了的方向前进,保持农牧业农牧区持续健康发展。大家一定要统一这个认识。更多资 料+微信:
二、做强产业,培育职业,发展事业
今年工作的主题是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明确的导向是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增强农牧区发展活力。大家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认真贯彻。这里,我重点强调三个问题。
(一)做强产业。农牧业是我省的基础产业,是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导产业。强化农牧业基础,保障主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牧民增收,是农牧业工作的天职,是天大的事、安定民心的事。做好这三件事,首先得把产业做强。只有把产业的基础打牢了,把农牧业内部的文章做足做活了,才能实现节本、提质、增产、增效、增收。
做强产业,加快构建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体系,重要的有两条,从大的层面讲,根本是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五个转变”,即:农牧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牧业生产条件由主要靠天吃饭向提高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转变,农牧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化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牧业发展由单纯注重农牧业生产向注重生产加工流通增值转变,农牧业劳动者由传统农牧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转变。从具体的层面讲,要害是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突出特色,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青海人口少,粮食产出总量小,保证农牧民口粮自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