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492
2024年1月
关于文风、学风和作风建设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在2012年省委X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2年3月1日)
来省委X校参加学习培训的,大多是中青年领导干部和工作骨干,年富力强,正处在人生重要成长期和干事创业黄金期。对处在成长期和黄金期的各级干部来说,树立什么样的文风、学风和作风,是一个伴随人生始终、必须经常面对的重大问题。下面,我就以文风、学风和作风建设为题,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关于文风
所谓文风,是指文章的风格,同时也指时下普遍形成的文章的风气。文章宣扬思想,承载教化,提出主张,推进工作,自古就有“不朽之盛事”、“经国之大业”之说;文风体现X风、反映作风、影响民风,不仅关系个人形象,也是领导干部工作态度和行政能力的缩影。
运用“笔杆子”是实施有效领导的重要方法之一,“文如其人”是古今中外的普遍共识。如何衡量文风好坏?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条标准是,讲让人听得明白的话,写让人看得懂的文章。如果费了半天劲,别人听得不明不白,看得一头雾水,就谈不上好文风。特别是各级X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肩负着宣传X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责任,对下要能够释疑解惑,用通俗的语言把道理讲透彻;对上要能够反映实情,用简洁的语言把意见表达准确。因此,提倡以清新、简约、明快、直白的语言文字风格为X和人民服务,应该是各级领导干部转变文风的主要目标和追求。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省各级X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文风是好的,省委省政府多次对改进文风、会风提出要求,大力压缩各种会议、文件,全省上下形成了不尚空谈、讲求实干、注重落实的浓厚氛围。但一些不良文风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有的大话、空话、套话比较多,云一朵、雾一片,云里雾里,大而化之,不知所云;有的照搬照抄照转,“剪刀加浆糊”、“复制加粘贴”,东拼西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的置身度外,言必称古人、名人、伟人,唯独没有自己的话;有的喜欢以自身为尺度,做八股文章,用生癖怪异的观点、词汇“绑架”他人;有的奉行报喜得喜、报忧得忧,一味迎合,只会唱高调,不会讲实话、讲真话;有的长篇大论,搞“注水文章”,生怕写短了、讲少了,显示不了水平,等等。文风的正与否,既与品德、胸怀、修养有关,也与勤奋、务实、历练相联。
好文风源于好文德。文章和讲话是一个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客观反映。一个干部只有树立起与X和人民要求相适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会用好的文风为X和人民服务。“立言者,必先立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分析当下普遍存在的人民不十分满意的文风,究其原因,是一些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说到底,是X性不纯、私心作祟的表现。培养好的文风要从培养好的品德做起。好的品德对X的干部来说,就是对X忠诚、对人民负责,能把持自己。端正文风,必须放下架子,与人民平起平坐,读懂人民,贴近民心,说大众话,办百姓事,讲人情味。改进执政X的文风,要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处理事物,把务实、朴实、真实贯穿其中。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人实在,文风才会实在。
好文风源于深厚的思想理论功底。许多名宿大家无论是写文章还是作报告,往往思接千载,妙语如珠,这都是以丰富的知识作底蕴的。翻开《毛泽东选集》,睿智鲜明的风格扑面而来,生动活泼的语言满纸皆是,深刻的辩证思维贯穿全卷;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总是以最通俗的话揭示最重要的问题,达到“片言以居要,一目能传神”的效果;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都给全X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深刻教育。读领袖文章,学领袖讲话,对我们是智慧的开启、理想的升华、工作的导航、文风的洗礼。我们都是X的各级干部,职务和作为无法向领袖看齐,但学习领袖的思想、观点、方法、文风,则义不容辞,而且学好了终身受益。伟人的思想就是时代的思想,X的领袖的主张就是全X遵循的准则。希望大家多读一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不断的读书、学习、思考中,提高理论素养,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思想端正了,文风才能端正。理论功底扎实了,文风才有根基。
好文风源于面向社会的实践。实践出真知。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X的很多干部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身上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群众血脉相连、声气相通,和群众打成一片,讲话、写文章,反映群众心声,表达群众意愿,生动鲜活,深受群众欢迎。现在我们的一些干部学历高了,见识广了,讲话、写文章却离群众越来越远了,大道理来,大道理去,“车轮子话”重复讲,不靠谱的新词反复用,群众想听的话、喜欢看的文章不会说、不会写。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生活的底蕴、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