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392


2024年1月
新时代的好干部是怎样造就的
在2019年新提拔厅级领导干部任职培训班作专题辅导时的讲话
(2020年10月20日)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X、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X的十八大以来,他立足“两个大局”,围绕培养选拔X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鲜明提出了新时期好干部“20字标准”,为怎样造就好干部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的好干部不会自然生成,一要靠自身努力,二要靠组织培养。从干部自身层面来讲,个人努力是内因、是关键,必须切实增强勤学、实干、自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组织层面来讲,组织培养是外因、是保障,必须加强教育、持续激励、严格监督管理。因此,如何造就新时代的好干部,既要靠学出来、干出来、自律出来,也要靠教出来、夸出来、监督出来。
一、好干部是学出来的
1.学习力是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学才能上进”。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改变人生。学习力就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是一个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一个人一切能力之源。学习是投资最少回报最多的行为,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后天的学习。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毅力。
2.学习大于教育。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如何去学习和思考。“教”是外因、是条件,“学”才是内因、是根本。成长为一名好干部,离不开外部的教育培养,但更主要的还是靠自身的学习积累。善学者尽其理。领导干部要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的习惯,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边学边思,边学边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更多资 料+微信:
3.不管多大的官,不读书就是一介俗夫。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腹有诗书气自华,唯读书可以改变气质。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读书要有一定的量,每年读50本只是合格、读100本才算优秀。领导干部应把读书学习作为第一爱好、第一习惯、第一行为,以学增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实现自我超越、脱俗免俗。
4.要有书卷气,不要有书生气。书卷气是渊博学识的自然流露,书生气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表现。人有书卷气,气质美如兰。领导干部要“活”读书,读书“活”,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把学习与思考、理论与实践、认识与行动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5.博学可以使人明辨世事。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世界。人是学而知之,而非生而知之。“博学”能使人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明辨”是非、接近真相、明了本质。读书越多,看世界的角度越高。领导干部要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既勤于广泛涉猎、博采众家,又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观点、新认识,形成新思路、新办法。
6.创造性源于不设限的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不断继承创新创造的过程。读书越多,看世界的角度就会越高越远。学习无止境,才能创新无止境。越学习,越会感到自己无知,越感到无知就越要学习。没有了学习的源头活水,也就没有了创新创造的不竭动力。领导干部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日有所进,不断拓展知识的半径。
7.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并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X政干部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来源的基础,也是领导力提升的基础和前提。学习是构建知识体系最有效的途径。领导干部一定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知识、专业知识;学工科的要多学社会科学,学文科的也要多学理工科知识: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不断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多 资料+微信:
8.学习没有太迟之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学习应是终身的,“本领恐慌”要如影随形,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也不晚。领导干部学习要从现在就开始,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坚定不移把学习进行到底,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9.读史寻正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之中有大势,历史之中有大道,历史之中有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中汲取更多智慧和精神营养,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10.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X员干部加强学习,应当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干了,就干好,干好必先学;缺了,就要补,补齐唯有学。领导干部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看家本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11.只有学习科学,才能掌握科学。学习科学就是要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领导干部如果缺乏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想当然”“拍脑袋”“拍胸脯”作决策,不仅事情难有好成效,还会贻误X和人民事业发展。领导干部要深化对共产X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善于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做到科学决策、科学指挥,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2.书必当择而读。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有好坏之分,书也有好坏之分,本好书如良友,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本劣书如损友,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前程。择书如择友,应当慎重选择,不能“饥不择食”“来者不拒”。领导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怀着批判创新精神去学习,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
13.上山问樵,下水问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谦虚好学,能者为师。求学问、做事情要善于向内行或知情人求教,拿出“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向他人学习、向领导学习、向下级学、向同级学,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不断提高谋划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
14.学而不思则罔,深思善悟则明。古语云:“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学”与“思”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学习的广度决定思考的深度,思考的深度决定谋事的高度。业精于勤,行成于思。领导干部要苦学、勤问、善思,养成独立思考、深度思考、辩证思考、系统思考、精准思考的习惯,学思结合、深思善悟。
15.学问就是苦学和勤问的概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埋头苦学和谦虚勤问是学习的不二法门。形势多变,万象更新,以前知道的不代表现在不过时,以前掌握的不代表现在还能用。领导干部要舍得下苦功夫,带着问题学,带着疑问学,刻苦学、持久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更多资 料+微信:
16.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淡的墨水也胜于最强的记忆。记忆有“保鲜期”,记得再牢也难免会遗忘。记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和遗忘作斗争进而将知识理解消化的过程。领导干部要通过记笔记不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知识内化,为我所用。
17.处处留心皆学问。培根曾说:“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于书中,而在于外,全凭观察得之。”何处无学问,只怕有心人。只要留心观察、谦虚好学,就能够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周围的人群中获取知识。领导干部要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心如明镜、洞若观火,强弱项、补短板,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18.学而不用等于没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离开运用毫无意义。学习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出价值。领导干部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19.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毕业,只有毕生。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人才济济的时代,终身学习不仅是知识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更是领导干部从政的重要理念。骄则自盈。拒绝了学习,也就拒绝了进步。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吾生有涯,而学无涯。领导干部必须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坚持学习、追求进步。更多资料+微信:nuo180 914
二、好干部是干出来的
1.为政之道,贵在实干。凡事兴于实,败于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际干一干。领导干部要涵养实干的态度、葆有实干的姿态,说实话、鼓实劲、做实事、求实效,以实干立身,以实干创造实绩。
2.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点和理论品质,只有实践、实干,才能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主义那主义,不落实就没主义。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领导干部要涵养实干的态度、葆有实干的姿态,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更 多资料+微信:
3.当干部一定要有政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中国古代传承已久的为官之道。中国封建社会就对知县职能职责作出明确规定:保一方平安、发展公益事业、教化民众、发展生产、赈灾救济、考核官员。现代社会的领导干部,更要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担其责、成其事。没有政绩的干部不是好干部。职务越高,责任越大。领导干部在有限的从政生涯内要真正干出一番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4.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行动是成功的一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定了的事就要现在就干、马上就办,撸起袖子加油干。
5.干实事见实效才是真功夫。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干部的好与差,就是看他能不能办实事,能不能打开局面。”实践实干实效最重要。干成一番事业,最需要精益求精的执行者。领导干部要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勤勉敬业、不兴“伪事”,既要结果更要效果,既要效率更要效益,力求结果与效果、效率与效益相得益彰。
6.唯有“埋头”,才能“出头”。“埋头”犹如起跳前的深蹲,“出头”则似功到自然成的飞跃。根深才能叶茂,成功讲究水到渠成,功夫到家了,出头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要想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