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344
2024年1月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在省委改革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1月13日)
浙江发展走到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和“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总要求,把改革的节奏调得更快一拍,把改革的劲头使得更足一点,把改革的步伐迈得更大一些,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两富”“两美”浙江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一、既要定向、又要定位,确保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改革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ZZ经济学的概念,并把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ZZ经济学的首要原则。
谋划推进改革,实质上就是要革除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依靠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各级领导干部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ZZ经济学的第一课。
定向,就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改革确定什么样的方向,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1992年,X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抓改革工作,核心是研究市场规律,按市场规律办事。谁对市场规律认识得早、把握得好,谁就能抢占先机、占据主动。过去30多年,浙江之所以形成体制机制先发优势,关键在于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从而培育了市场主体、创新了市场形态、抢占了市场份额。浙江发展的法宝是市场,浙江改革的秘诀也是市场。实践表明,浙江以市场为取向推进改革的路子,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潮流,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住全力开拓市场这条生命线,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增加市场份额,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现代市场体系。只要是有利于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事情,就要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只要是不符合市场规律、影响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就要坚决地改、彻底地改。
定位,就是要把握历史方位,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要把这件大事抓好。这为我们把握历史方位、确定改革重点提供了基本遵循。过去常讲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经济学上属于需求侧管理,是从经济运行的结果出发的,便于宏观调控进行短期的逆周期调节。现在强调供给侧管理,是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重在通过鼓励企业创新、促进淘汰落后、降低税费负担等方式,更加突出长远的转型升级。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改革的主路径,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近两年来,无论是全国还是我省,都面临着很大的经济下行压力,问题表现为速度,根子产生于结构,表象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足。人们舍近求远出境购物,足以说明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已经难以完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产生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但根子都是体制机制问题,必须靠改革来破解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