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604
2024年1月
在全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暨重点项目建设调度会上的讲话
(2017年7月28日)
同志们:
昨天,在周农书记的带领下,我们用一天的时间深入衡南县、耒阳市、衡山县、衡东县,视察项目建设情况;今天上午,听取了各县市区及五大板块相关工作情况介绍,与会市级领导也谈了非常好的意见。等下,周农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今天刚好是我履新衡阳的第40天,这段时间除到北京招商、去省里开会,我一直在密集开展调研、听取汇报,对全市相关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对相关工作也有了一些思考,下面,我就全市经济发展工作先讲三点意见。
一、要在客观估价前段的工作中坚定信心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集中注意力和精力加快改革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更 多资料+微信:
(一)要肯定成绩,坚定信心。一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平稳,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时序进度达到年度目标的52.3%,为近年来最快。需求支撑稳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一度大幅下滑的工业投资止跌回升,较一季度回升13.1个百分点,特别是民间投资止住了两年来连续下滑的态势,增长15.8%,较一季度回升15.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9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稳步提升,七个县市GDP占全市的比重达75.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城区0.7个百分点。二是重点项目加快了投资进程。截至6月底,全市第一批435个重点项目开工复工391个,开工复工率为89.9%;完成投资398.87亿元,增长6.2%。其中纳入第一批23个省重点项目(不含全省打捆项目)开工复工20个,完成投资54.88亿元。二环南路、富士康(衡阳)产城融合、华耀城等166个项目完成投资超时序进度。PPP工作大力推进,第一批拟实施PPP项目90个,总投资1076亿元。三是产业转型提升了质量效益。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3.9:42.1:44.0,三产占比较一季度提升4.5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455.4亿元,增长11%。工业质量效益稳中向好,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928亿元,增长16%,增速呈逐月上行态势。1-5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高技术增加值增长19.6%,同比加快11.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7.2%,同比加快7.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势良好,三产增加值增长10.1%,快于二产4.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8%,经济发展呈现出服务业主导的明显特征。此外,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10.3%、24.1%、23.5%。四是改革创新积聚了发展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全市11家涉嫌生产“地条钢”的企业全部关停。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较2016年末减少22万平方米,市中心城区住宅库存去化周期降为7.23个月。企业杠杆率下降,1-5月,规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下降0.7个百分点。企业成本下降,1-5月,规模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分别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3.8元、5.3元。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土地确权完成率达95.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新发展家庭农场397个、新增专业合作组织401个。创新驱动加快实施,成功纳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申报制造强省项目4个。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中核二七二铀转化项目建成并生产出合格产品。开放型经济来势喜人,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6.54亿美元,增长12.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2.3%。成功参加“港洽周”“北京央企对接”等重大招商活动,其中“北京央企对接”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额727亿元,无论是活动规格、签约金额,还是项目质量,均创历史之最。五是民生事业加快了成果共享步伐。上半年,全市社会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66.9%,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7.9%,继续快于经济增长。15件重点民生实事进展顺利。社保托底坚实有力,全民参保登记工作进度排全省第一;农村低保实现“两线合一”,发放标准提高到260元/月。脱贫攻坚进展顺利,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31个,投入项目资金2.8亿元,受益贫困人口达28.5万余人。生态质量持续向好,大力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工作,512.5件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全部办结到位,1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空气优良天数144天。信访形势、金融风险平稳可控,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趋好,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特别是在8轮强降雨和近10年来最大洪峰中,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科学应对、众志成城,取得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衡阳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为不易,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保持了战略定力。始终聚焦“五个新衡阳”建设,落实“植优补短”这个主要抓手,激活改革创新这个强大动力,强化从严治X这个根本保证,打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组合拳”。二是凝聚了发展合力。据同志们介绍,周农书记作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总牵头人,春节后一上班即深入项目现场调研指导项目建设。24个市级领导联点56个重大项目,各牵头和联点领导、各大板块、各职能部门深入项目现场办公排忧解难已成常态。各县市区的同志们也都积极主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发展。三是激发了市场活力。在最近的企业走访中我深刻感受到,衡阳的企业家很有担当、干劲很足,对市场的信心逐步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我市全面落实清费减负政策,上半年全市减免税金9.7亿元,大力支持企业减负担、谋发展、闯市场。
(二)要正视问题,直面压力。一是稳增长有压力。多项指标增速逐月下降,排位逐月后移,止跌回升压力较大。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6.5%逐月下滑至半年的5.9%,在全省排位后移到第13位;工业用电量增速从一季度的1.4%逐月下滑至-9.6%,排名降至全省倒数第一;1-4月、1-5月、1-6月制造业累计入库税收增速逐月回落为17.0%、15.0%、12.7%。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一季度起以每月0.2个百分点的幅度逐月下滑,排名从一季度的全省第4后移到第7位。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速均呈逐月下降态势。二是争先进有差距。多项指标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GDP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1.2、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3.9、7.5个百分点;税占比仅为59.3%,分别低于全省和市州平均水平13.5、12.1个百分点,排名全省最后,与最高的长沙市相差21.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7个百分点。参与GDP核算的18个主要指标中,9项排在全省7位之后,其中4项排倒数第二。三是保目标有短腿。从上半年的情况看,GDP、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离年初目标尚差1.4、1.6、0.8、1.1个百分点,要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压力较大。从各县市区看,多个县市区的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GDP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3个,分别是蒸湘区(6.8%)、衡东县(6.8%)、耒阳市(6.4%),最低的耒阳市低于全市0.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8个,分别是衡山县(5.5%)、常宁市(5.4%)、耒阳市(4.9%)、南岳区(4.9%)、珠晖区(4.8%)、雁峰区(3.6%)、蒸湘区(3.5%)、石鼓区(2.8%),最低的石鼓区低于全市3.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4个,分别是雁峰区(1.2%)、常宁市(-0.7%)、珠晖区(-1.8%)、耒阳市(-3.7%),最低的耒阳市低于全市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4个,分别是石鼓区(9.8%)、珠晖区(7.0%)、雁峰区(3.7%)、蒸湘区(-9.2%),最低的蒸湘区低于全市23.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4个,分别是耒阳市(11.1%)、祁东县(11.0%)、石鼓区(10.9%)、衡阳县(10.8%),最低的衡阳县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
问题要看准,原因也要厘清,以便查漏补缺、精准施策。从客观看:一是工业发展拖了后腿。从主要行业看,全市38个工业行业中有11个工业总产值为负增长;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医药等重点行业税收贡献大幅下降,其中有色金属减收82.6%。从重点企业看,56家重点工业企业有27家工业总产值为负增长,衡钢、金杯等重点工业企业入库税收均下降10%以上。从外部环境看,金融防风险在短期内对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产生叠加影响,企业资金面紧张情况整体略有加重;在配合中央环保督察期间,部分工业企业停产整顿,特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受影响较大,累计产值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