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578
2024年1月
倾心竭力履好职求真务实为人民
在全省基层X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培训班上的讲话
(2011年7月4日)
同志们:
全省基层X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培训班今天开班,我代表省委对来自基层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大家通过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刚才,晨光同志作了致辞,学员代表作了发言,讲得都很好。中组部对我省基层X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培训班十分关注和重视,中组部X员教育中心副主任李志宏亲自出席我省培训班并给予现场指导,刚才发表了很好的讲话,我们要认真领会、贯彻落实。
今年初,中夹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和习近平同志、周永康同志分别作了空要讲话,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作了全面部署。5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ZZ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X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要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放到基层,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夺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基础。中组部决定用一年时间开展基层X组织书记社会管理轮训,并在中夹X校举办了示范培训班,李源潮同志出席了开班仪式并作窒要讲话。这是贯彻落实中夹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重大举措,也是中组部第一次直接培训乡镇、村和街道、社区X组织书记。省委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高度壑视,省委常委进行了专题学习。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指出,要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根据中组部要求,省里负责乡镇、街道X组织书记的集中轮训;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X组织书记的轮训,由市州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机关、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学校等其他基层X组织书记的集中轮训,原则上按照X组织隶属关系组织实施。各级X组织如此重视这次培训,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发挥基层X组织书记作用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这也是一次推进各项工作的良好契机,是加强基层X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各级X委、政府、各系统各有关单位都必须按照中夹和省委的要求,真正提高认识,增强抓好轮训工作的贵任感、紧迫感,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更多资料+微 信:
一、深化思想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必然选择。X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对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X和国家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了社会管理改革创新。X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十六大提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七大强调,“要健全X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夹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精神,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基层X组织书记是基层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基层社会管理的“带头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加强社会管理的战略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担负起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任。
(一)加强社会管理是形势所迫。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了大量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事务,对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新的问题“包括:贫富差距问题、房价调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老龄化问题、群体性事件增多等。这些社会问题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既有长期积累的,也有新近形成的;既有经济领域的,也有社会领域的,既有不同特点,也有共同之处。从总体上看,不同社会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强,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有不少属于“两难”问题,彼此依存、彼此牵扯,往往”按下葫芦浮起剽”。加之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传播放大效应,更是增加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同时,行业管理、新社会组织管理、互联网管理、社区管理等新的社会事务大量产生,社会管理任务日益繁登。如没有“主管机构”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在城市就业总人口中,“单位人”已由过去占95%以上降到现在的25%左右,原有的单位管理网络弱化,而新的社会管理网络还不够健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使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增加,需要大幅增加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投入等。这些新的变化,迫切需要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组织体系,丰富社会管理方式,健全社会管理法规,减少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更多资料+微信:
(二)加强社会管理是发展所系。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能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然而,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显现,加强社会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从政府职能转变来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管理”一手软"的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管理能力不强,反应迟钝,面对有些热点、焦点问题,因为处理失当而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近年来一些重大恶性事件看似突然爆发,但实际上都经过了“民意-民怨-民怒”的过程,并非不可逆转和无法先期控制。从社会结构调整来看,社会流动性增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流动人口、“两新组织”、网络群体不断增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量提速,在促进经济发展、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从社会和谐稳定来看,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差距以及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不均,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劳资纠纷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重大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频频发生。这些社会问题和矛盾,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发展的前提是稳定,稳定的核心是管理。只有切实加强民生保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加强社会管理,才能从根本上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类难题,形成有序良好的社会环境,更好地抓好用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社会管理是民心所盼。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社会管理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人民群众对X和政府有新期盼、新要求。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就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问题在网上开展调查。最受网民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分别是反腐倡廉、养老保险、房价调控、医疗改革、征地拆迁、教育问题、司法公正、民主监督、收入差距、就业问题。腐败问题连续三年一直位居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前列;85%的网友呼吁政府加大房价调控力度,70%的网友认为房价畸高主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推行土地财政政策;64%的网友指出,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应走向市场化;对网上热议的一些强制拆迁事件,68%网友认为贵任主要是在拆迁一方。这些问题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社会矛盾极易产生的敏感区域。面对群众的利益诉求,只有不断加强社会管理,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化解各种因利益问题而引发的社会隐患,才能让发展带来的增量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才能真正从根本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使群众感受到社会的发展进步。
(四)加强社会管理是执政所需。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萤要标志。历史上有这么两个故事。《新唐书》记载:贞观六年(633),唐太宗李世民将390名判了死刑的囚犯放回家,并约定他们笫二年秋季自行到京城引颈就戮.”及期,囚皆谐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还一个故事,《史记》记载,秦朝征发900名戍边民工到渔阳(今北京密云),因连日大雨,道路毁坏,停留在薪县大泽乡,已经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按秦朝法律,“失期,法皆斩”,于是作为"屯长”的陈胜、吴广合谋起义.两个故事,揭示的是同一个深层次的原因,社会管理好,坏人也会老老实实遵守社会制度,社会管理坏,好人也会揭竿而起.我们X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才能提高应对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为巩固X的执政地位打下良好基础.基层X组织是X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在基层落实为民政策、巩固执政基础的中坚力量。目前,全省有2400更多资料 +微信:
多个乡镇、街道X组织,4.6万多个村、社区X组织,在城乡基层社会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好不好,社会是否和谐稳定,老百姓对X和政府是否信任,关键看X组织强不强,X组织书记怎么样。基层X组织必须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担负起领导核心责任,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使基层社会事务处于动态平衡、动态优化的健康运行状态,使老百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
二、做好群众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群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们才能够始终保持社会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夺实根基、充实血脉、壮大力量。
(一)让群众当主人,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民乃国之基。“政之所兴、在悦民心,ZZ所废、在逆民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毛泽东曾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X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共产X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也离不开水啊。”人民群众是我个]的衣食父母,生存之基,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无所有;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胜利之本,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动力之源,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寸步难行。名副其实的“公仆”、“主人”及其名副其实的主仆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之所在,也是发展根本动力之所在。187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巴黎公社诞生。为了防止公社机关的公职人员由社会的“公仆“变成社会的“主人”,公社采取了两项措施:第一,对公职人员实行普选制和撤换制,即公社委员会委员和它的主要负责人员,一律都经过民主选举产生,并直接对选民负贵。如果不称职,可以随时撤换和改选;笫二,废除公职人员的高薪制和经济特权,凡是公职人员都实行普通工人工资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以公仆之心来对待群众,对于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铭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立场来想问题、看问题,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在处理群众的问题上,我们要始终一碗水端平,做到公道正派,不优亲厚友,不嫌贫爱富,更不以权谋私,要以公心赢得民心.我们要学会说老百姓能够认同的话,讲老百姓能够接受的理,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决策、举措更符合民意、更符合实际。
(二)与群众多沟通,在感情上贴近群众。牡丹之美,皆因埋于地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