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691
2024年1月
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7月10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通报2016年度绩效评估和全面小康考核结果,对我市下阶段的全面小康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水平同志通报了2016年度绩效评估结果,先东同志通报了2016年度全面小康考核结果,鼎城区、津市市、市委宣传部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希望各地各部门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加大工作力度,奋力比学赶超,以更实的举措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面,我讲四点意见。更 多资料+微信:
一、要站在讲ZZ的高度推进全面小康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作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第一个全面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委省政府紧跟中央部署,坚持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常德新创业为总要求,以提前实现全面小康为总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一是小康水平稳步提升。2016年,全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2.9%,百分点,比2013年提升13.8个百分点;9个区县(市)平均实现程度达到89%,较上年提升3.4个百分点,比2013年提升15.4个百分点。各类小康指标的实现程度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五大类指标实现程度均达到90%以上。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二是转型发展势头强劲。全市上下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促进结构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近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好事连连、好戏连台、好评如潮。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全市三次产业比由2013年的14.3:48.7:37调整为13:44:43。工业发展稳步提升,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大关,亿元企业达到505家,百亿产业达到8个。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农产品加工销售收人突破千亿大关。美丽经济来势较好,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提高。创新驱动扎实推进,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13年的158亿元增加到268亿元。
三是城乡建设成效显著。中心城区建设亮点纷呈,建成区面积达到9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90万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富有成果,打造了大小河街、老西门、德国风情街、武陵阁步行城、江南风光带、环柳叶湖等一批城市新亮点,城市的路改、水改、棚改和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城镇带动战略深入实施,津泄新城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城扩容提质加快推进,一批工业大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逐步成长,全市城镇化率接近50%。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7个,涌现出一批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美丽乡村。
四是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去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532元和12758元,是2013年的1.27倍、1.37倍。公共服务日益完善,持续打好民生升温战役,大力实施教育卫生“三年攻坚”行动,新建改建各类学校965所、医疗卫生项目343个、养老机构302个,提前实现普及高中目标。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完美社区建设创造全国经验,平安常德建设扎实有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五是创先争优氛围浓厚。市、县两级在全省全面小康考评中致力创先争优,取得良好成效。去年,市级全面小康综合考评排名全省第2位,获得全面小康工作“综合优秀”奖,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获得省级奖牌且两次获得“综合优秀”奖的市州;鼎城区获得全省“十快进县”奖,津市市获得全省“前十位县”奖,遭县排名全省经济强县第16位。近三年来,我们在全省绩效评估中,年年被评为优良等次。
过去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肩上的责任更要勇于担当。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和注重从ZZ上看问题、抓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X中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市委市政府肩负的重大ZZ责任。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到了时候我们说还实现不了,再干几年。”我们一定要旗帜鲜明讲ZZ,提高ZZ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切实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讲ZZ的重要检验,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到今年,就是要在全省考评中实现“三个确保”:确保市级获得先进奖牌,确保2-3个区县(市)小康达标,确保2-3个区县(市)获奖夺牌。明年,要力争全面达标,开启迈向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二、要按照问题导向的思维推进全面小康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工作的导向。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足、结构不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经济发展指标、资源环境指标实现难度较大。我们要切实增强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着力破解一批瓶颈问题,加快补齐一批短板指标,坚决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决战。
1.抓经济发展,牢牢担住第一要务。没有经济实力作支撑,全面小康就是空中楼阁;没有转型发展增动能,全面小康就会停滞不前。经济建设搞不上去,一切都无从谈起。从我市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来看,经济发展去年实现程度为90%,低于全市整体水平2.9个百分点。我们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引领新常态,大力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切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全面小康建立在生产力极大发展和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基础之上。
一是要突出现代产业推动。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重视发展实体经济,越要重视产业立市。要以产业项目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一二三次产业协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工业要统筹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各区县(市)每年要重点引进新上15个以上产业项目,其中工业项目不少于5个,努力打造常德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农业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聚焦聚力调结构、深加工、创品牌,走精细农业发展之路。服务业要突出文化旅游牵引,认真组织三年攻坚行动,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名城一体发展,培育打造更多的“美丽经济”增长点。原来讲10个以上产业项目,主要是指工业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我多次在会上讲过,到常德来了以后最想做的是三件事:一是产业项目的培育,二是交通瓶颈的破解,三是城市建设的提质。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这三件事应该说都有发展,但产业培育的压力还非常大。下一个阶段我最想做的三件事就是,产业培强、干部培养、作风培实。
产业培强方面,讲区县(市)每年完成15个产业项目,必须是投产达效的项目,而不是插两片红旗、用铲车挖点土开工就算是项目了。各级领导干部每个人都是招商引资员,每个人都是产业项目的操盘手、引领者,要在产业培育上形成规模、形成态势、形成平台、形成导向。就园区来说,要有90%的人、用90%的精力抓项目,抓招商引资。对各区县(市)来说,15个产业项目,既是最高的要求,也是最低的要求。我多次讲过,要从注重颜值向注重颜值和气质并重转变,要内外兼修。全面小康也好,深化改革也好,脱贫攻坚也好,都需要加强产业项目的培育。希望大家要带着情感、带着情怀去抓产业项目的培育。对于城市建设管理,各区县(市)包括市城区要继续加强,不要认为搞城市建设管理就是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抓城市建设管理也是在抓产业项目。更多资料+微信:
上周礼拜五我到桃源看了一下,在祚国同志、庞波同志带领下,桃源各项工作都抓得不错,包括城市建设管理、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做与不做还是不一样,做完与做好也不一样。全市上下要比学赶超。要本着对一方山水、一方百姓负责的精神去干事业。只要你努力去做,哪怕暂时没有明显的效果,但是久久为功,必有所成。不是因为有希望了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才有成功。
二是要突出有效投资拉动。稳增长关键在抓投资、抓项目,关键的关键是抓产业投资、抓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