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671


2024年1月
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市政府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6月13日)
同志们:
今天这次市政府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开拓创新,采取更加有效、更加有力的措施做好全市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
一、关于当前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沿海强市目标,强力推进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可完成1188.2亿元,同比增长12%;1-5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4亿元,同比增长26.6%。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36.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21.1%和26.1%。总体来看,呈现出"四个加快,四个提高"的特点。四个加快:一是沿海经济加快崛起。1-5月份沿海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2%;完成全部财政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43.7%。二是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到5月底,全市共有投资亿元以上竣工和在建项目505个,总投资328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52个,总投资1846亿元。今年新开工项目达到210个。竣工投产项目26个。三是城市化建设水平加快提升。中心城区十大城建工程稳步推进,房地产业继续健康发展,县城启动了一大批“三年上水平”的城建工程。四是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加快发展。12个工业聚集区入区企业达到487家,1-5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亿元,同比增长44.7%;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82.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13亿元、税收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6%、35.6%和37.7%。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入区企业达到1036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亿元,实现税收2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9%和39.2%。四个提高:一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1-5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2.3亿元,同比增长16.4%;实现利税163.7亿元,同比增长26.3%。二是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1-5月,直接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8%。引进省外资金119.7亿元,同比增长105%。三是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预计夏粮总产205万吨,同比增长7.45%。1-5月,蔬菜总产量370万吨,同比增长6.4%。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19.4万吨、10.7万吨,同比增长10.8%、2%。四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45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62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6.2%。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县(市、区)和各部门真抓实干、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其中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心血和汗水。更多资料 +微信: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我市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虽然全部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同比增长21.1%和26.1%,但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6个县(市、区)全部财政收入低于全市平均增速,个别的甚至出现负增长。一般预算收入,有7个县(市、区)低于全市平均增速。二是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仍然艰巨。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但能耗同比增长20.6%。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快。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年度目标的24.3%。这些问题必须要引起大家的重视,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要力争在一、两个月内有明显好转,否则,会对全年工作形成被动。
当前,我市正处在建设沿海强市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重大发展机遇:一是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国家一些优惠政策的支持,国外、国内的投资者将会更多地关注沧州。二是黄骅港综合港区通航运营,京沪高铁、沧京、沿海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沧州的沿海优势、土地优势、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也正在加速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加速调整,部分发达地区正处于从工业向服务业转型的发展阶段,许多传统工业、总部经济的生产基地要向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的地区转移,这为我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南资北移提供了重要机遇。四是随着日本大地震和核辐射事故的影响,日本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向外搬迁,为我们扩大面向日本企业的招商带来了机遇。五是省委、省政府实施沿海开发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大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力度,为我市加快发展沿海经济带来了难得机遇。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机遇,牢牢把握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做出不懈努力。
二、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沿海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上水平、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五项重点经济工作,是把国家和省发展战略、思路与沧州实际相结合提出来的。当前,沧州和全国、全省一样,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这五项重点经济工作,着力点就是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同时推动县域经济再上新水平、再登新台阶。五项重点工作都是以项目为支撑,推动五项工作,就是推动各类项目建设。抓好这五项重点工作,就能带来我市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财政收入的进一步增加、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认真抓实、抓好。同时,抓五项重点工作不等于其他工作不重要,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着力做好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加快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大力发展沿海经济。沿海经济是沧州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沧州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必须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一是认真分析研究港口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抓住重点和着力点,推动沿海经济发展。港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利用海上运输低成本的优势,拉动临港产业发展。2、拉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进对外开放。目前,国际贸易中90%的货物是海上运输。3、拉动物流业的发展。4、带动临港城市金融、保险、信息、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5、拉动腹地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全市各县(市、区)都处于临港产业区域或直接腹地的位置,我们要抓住重点,主动谋划,利用港口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力度,加快临港产业、外向型经济、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面繁荣以港口为龙头的区域经济。二是进一步完善黄骅港综合港区功能。港口的拉动作用,首先体现在货物吞吐量上,没有吞吐量,就谈不上拉动,把货物吞吐量搞上去,拉动作用就会显现出来。10万吨级航道开通后,关键是发挥已有码头的作用,把吞吐量搞上去。同时,加大相关码头泊位建设,让港口进一步发挥作用。1-5月份,黄骅港共完成吞吐量4467万吨,其中,综合港区完成400万吨,5月份散杂货运输单月突破100万吨。要大力组织货源,力争年内货物吞吐量达到1000万吨。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切实抓好煤炭码头、油品码头、液体化工码头等专业码头的前期工作和开工建设,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三是加快临港产业聚集。目前,渤海新区投资10亿元以上在建和新开工项目38个,总投资1283.6亿元,前期项目58个,总投资4037.5亿元。中钢8万吨镍铁、达力普特型铸锻、伦特化工210万吨重交沥青等44个续建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年内竣工投产;旭阳化工40万吨己内酰胺及配套制氢、中国化工异氰酸酯一体化、泰恒铬铁合金等10个新开工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北京佳龙100万吨PX、北汽集团40万辆整车、金牛化工40万吨PVC等60个项目,要确保年内开工建设;中国一重冷轧板、中海油大型炼化一体化、塞拉尼斯燃料乙醇等40个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沿海“一区一市一县”要瞄准“五年翻两番”的目标,以园区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产业聚集,加快做大经济总量,为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奠定基础。四是加快港城设施建设。目前,港城在建、计划开工和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143.7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60亿元。要切实抓好在建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已确定的项目,加快商贸、物流、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港城建设上台阶。五是要利用好沿海已有建设用地的优势。当前,土地是发展的重要制约,沿海地区有50多万亩建设用地,要尽快采用土地成片开发等形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把这些土地利用起来。拥有港口,再加上不需要土地指标的建设用地,这是我们的最大优势,一定要发挥好、利用好这一优势,吸引更多项目落户沿海地区。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重点项目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时刻抓在手上,全力推进。当前,重点项目建设要坚持抓谋划、抓招商、抓落实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一是抓开工。要对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分包责任制,对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要拉出单子,逐一调度,加快各项前期手续的跑办,争取尽快开工。对需要上级部门审批或核准的项目,要明确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全力攻坚,一抓到底,推动项目尽早开工。二是抓在建。要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