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661
2024年1月
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为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再创辉煌而奋斗
(2014年12月24日)
唐山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也可以说处于一个严峻的时刻。我们传统的主导产业钢铁、采矿、煤炭、水泥、焦化等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导致我市各项经济指标增长乏力,特别是对财政收入影响较大。省委、省政府对唐山经济发展高度重视,本顺书记、庆伟省长近年来多次来我市调研,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要求并给予了多项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坚决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压减过剩产能任务的同时,围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钢铁深加工产业、培育新的产业体系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在宏观环境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全市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但是,由于传统主导产业在我市经济中占比过大,我市经济发展仍处于从未有过的困难时期。唐山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应对挑战?唐山怎么办?怎么干?需要我们在发展思路上、举措上进一步统一认识。
一、正确认识我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有问题不可怕,更不能回避问题,关键是要把问题看清、摸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就能在解决问题中前进。经济发展更是如此,必须按经济规律来分析问题,遵循经济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出科学发展的路子。
回顾唐山近现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遵循经济规律、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的发展史。唐山的兴起,是由于洋务运动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发挥煤炭等资源优势,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产兴城,成就了唐山“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美誉。建国后,国家致力于推动工业化特别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我们利用资源优势,使唐山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重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抓住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机遇,发挥资源优势,钢铁等重化工业发展壮大,造就了唐山河北第一经济大市的地位。唐山经济发展的辉煌,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顺应经济规律、抢抓机遇、苦干实干取得的,这些辉煌已经镌刻在了唐山的发展史上。
现在我们遇到的困难表面上看是市场问题,实质上也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反映,这就是我国工业化已经从中期向后期过渡,东部沿海地区普遍已经到了工业化后期,一些发达地区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这一阶段,与工业化初中期时有明显的不同,有如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投资规模明显变小。工业化初期、中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大规模投资,靠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而工业化后期,投资大幅度降低。而我市的支柱产业生产的都是投资类产品,全国投资减少,我市企业的市场变小,靠扩规模增长的空间变小,必然影响我市经济增长。二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传统产业相对饱和,在全国投资规模减小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竞争压力空前加大。三是消费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消费对我市的拉动作用比较弱。我市资源型、生产投资类产品的产业结构,国外市场需求很小;中央扩大消费的政策导向与我市现在的产业发展关系不大,基本上起不到太多拉动作用。四是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企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变小。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土地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供应趋紧、价格也在上升。我市传统支柱产业效益大幅度下滑,除了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大幅度下降外,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因素。五是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加大。我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1.7吨标煤,高于全国158%、全省130%。节能减排、治理大气污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客观上这也提高了我市传统产业的成本。
面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带来的新情况,面对新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必须要有清醒认识,那就是再企望国家大规模投资来拉动钢铁、水泥等行业的情况不大可能出现了,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不会有太大上升空间将会成为较长一个时期的新常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一新常态,顺应新常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我市是工业大市,今后也会是全省、京津冀的工业基地,在工业发展上我们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做强传统产业。传统产业靠规模扩张的路子走不通了,必须做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要推动我市从钢铁大市向钢铁强市转变。要靠加强管理来降低成本;要依靠技术进步、有中生新,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要通过企业重组,发挥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培育新的产业体系,把我市打造成京津冀、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只要我们准确认识经济规律,把握经济规律,顺应经济规律,发挥优势,我们就能克服困难,就能实现凤凰涅盘!
二、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坚定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的信心和决心
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困难,但更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更有很多新的优势,概括起来说就是“三大机遇、五大优势”。三大机遇: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市沿海有港,临港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必将使我市成为京津冀新的产业聚集地。随着京津冀城市群的科学布局,我市必将成为京津冀东北部的中心城市。这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二是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目前,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开发强度已经很高了,继这两个地区崛起之后,环渤海区域加快发展已成为国内外的共识,这一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必将加快推进,由此带来我市发展的新机遇。三是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增长极,这为我们争取国家和省更多支持、推动沿海经济板块加速崛起提供了重要契机。五大优势:一是沿海开放的后发优势。我市大陆海岸线占全省的近一半;今年唐山港吞吐量将达4.9亿吨,跃升到全国第4位。港口功能的完善,服务功能的逐步完备,再加上我市临港有145万亩未利用地、52万亩建设用地,这一优势在东部沿海地区是不多见的,为我们加快临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区位和交通优势。我市是集海陆空于一体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已与京津形成了一小时交通圈,特别是依托唐山港集疏运体系,构筑起了贯通东北亚、辐射“三北”的大通道,是京津冀、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三是产业基础优势。我市的钢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技术水平上,在国内仍处于领先地位;有开滦、唐钢、唐车、冀东、三友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国有企业,有以庞大、津西等民营企业500强为代表的一批知名民营企业,有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四是服务功能优势。唐山是京津冀城市群中的较大城市,是全省两个中心城市之一,我市各县(市)县城功能也比较完备,教育、医疗、文化、商业、金融等服务功能完善、设施齐全。五是政策和成本优势。我市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全省第一家综合保税区,入区企业可享受税收、进出口、信贷等方面的诸多优惠,同时我市电价、劳动力、沿海土地等成本在环渤海地区特别是与毗邻的京津两地比起来仍具有相对低廉的优势。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加速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唐山的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201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市时要求,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省委八届五次全会要求唐山“争取进入全国沿海城市第二方阵”。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唐山为“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签订了《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这些目标定位既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唐山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必须肩承的使命和责任,是谋划唐山发展的根本指针和基本遵循。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担当起这样的重任,我们必须把唐山建设成为京津冀东北部的中心城市,使唐山成为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京津冀东北部航运中心和服务业中心。实现这样的目标,我市的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质量效益将不断提高,活力动力将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也将跃上新的台阶;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着眼于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发展的思路上,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沿海开放带动战略,打好“沿海”“京津”两张牌。沿海经济的本质是开放经济。企业为什么设在沿海?就是因为设在沿海可以利用海运低成本的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市最大的潜力在开放,扩大开放最大的优势在沿海和环京津。一是全市都要树立沿海意识,依托港口加快产业发展。二是全市都要树立环京津意识,依托京津的市场、科技、公共资源加快产业聚集。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