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856
2024年1月
在纪念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8月20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纪念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主要目的就是全面总结
60年来我市人大工作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宝贵经验,展望地方人大工作和民主法治建设的美好前景,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而努力奋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ZZ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X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X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60年前的今天,武汉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汉口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市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篇章。60年来,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我市的人大制度实践和人大各项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中共武汉市委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不少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为保障和促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地方立法成果丰硕。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自1986年依法享有地方立法权以来,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结合武汉实际,大胆开拓创新,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19件,修改104件次,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91件,有力地引导、促进和保障了我市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不少法规和立法工作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比如,在全国率先制定执法责任制工作条例、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工会审计条例、精神卫生条例等,为国家相关立法进行了探索、作出了贡献;先后制定9件涉水类法规,在全国城市中率先形成较完备的地方性涉水法规框架,为我们守护好武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彰显大江大湖的城市魅力,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全面的立法质量评估,为全国人大立法后评估工作提供了样本。目前,我市地方性法规已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环境资源保护等方方面面,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了重要的法制基础。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二是监督工作有力有效。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住影响和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认真开展对市“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先后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518项,对252件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有力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促成关山地区武汉炭黑厂的搬迁,既顺应了民意,又为长飞光纤等高新企业的入驻,以及东湖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999年到2009年,市、区人大持续十年合力监督,直接推动我市农村安全饮用水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使200多万农村居民受益。2012年以来,积极开展治庸问责“十个突出问题”专项督查,组织人大代表1500余人次参与电视问政;就养老事业、革命老区发展、农贸市场整治议题开展专题询问,有力促进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解决。
三是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依法行使。本着“抓重点、议大事、求实效”的原则,就我市经济、ZZ、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关于防汛抗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教育发展、依法治市、“两型”社会建设等决议、决定63项,推进了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更 多资料+微信:
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作出的《关于迅速改变郊县部分老苏区贫困状况的决议》,拉开了长达30多年对口扶贫工作的序幕。2000年,作出《加快“武汉•中国光谷”建设的决议》,对光谷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2013年,在全国率先作出《关于加强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实施的决定》,以法定的形式,锁定城市增长边界,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受到全国人大的充分肯定。坚持把X管干部原则和依法任免干部结合起来,依法选举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800余人次,保证了地方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加强了地方政权建设。更多资料+微信:nuo180 914
四是代表作用充分发挥。认真贯彻代表法,尊重代表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