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137
2024年1月
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更好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
(2020年9月15日)
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交通“先行官”的战略定位,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首先要强起来”,并对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联系宁波实际,我们提出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上级有要求。去年,中央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启动编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评选了两批34家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其中浙江是第一批试点,宁波是第二批试点。省委也要求全省在交通强国建设中找准定位,切实肩负起交通现代化先行先试的使命任务,让交通成为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撑,成为展示“重要窗口”建设成果的鲜明标志。二是发展有需要。宁波是“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在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有利于巩固宁波区位优势,增强宁波辐射能力,更好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实施。三是现实有基础。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市综合交通多项工作、多项指标跃居全国前列,基本确立了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交通系统不仅是严防疫病输入的第一关,也是推动复工复产的先行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的责任担当,坚决扛起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使命任务,加快构建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强、运输服务强、创新动能强、治理能力强、支撑带动强的高水平交通强市,更好发挥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官”作用。
一、全面把握高水平交通强市建设的目标任务
会前,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关于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高水平交通强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实施意见是总纲,明确了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宁波交通建设的总体方向和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是近期的任务清单,排出了一批建设项目、试点项目。可以说,目标任务已经非常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
第一,强化龙头引领,加快推动交通格局由“内联外通”向“链接全球”转变。要深入推进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四港联动”,特别是要抓牢海港、空港两个龙头,加快打造链接全球的交通枢纽、贸易中心、开放门户。就海港来说,宁波舟山港班轮航线总数达240多条,连通全球100多个国家和600多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连续11年居全球港口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港口第3位,连通度居全球港口第4位,港航基础设施和生产效率也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但我们也要看到,宁波舟山港大而不强的问题还未有效解决、突破,航运服务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产业衍生能力还比较弱。下一步,要在保持吞吐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按照“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不断拓展海相陆相腹地,努力补齐现代航运服务、口岸营商环境、港口创新能力等短板,持续扩大海上丝路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海上丝路贸易指数、宁波港口指数等影响力,加快推动宁波舟山港由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转变。就空港来说,去年,栎社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6万吨,均有了较大提升,但在全国机场中的排名分别列第33位和第29位。这与宁波的城市地位、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很不相称。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栎社机场扩容提能,大力开拓国际国内航线,积极开发周边城市客流,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枢纽空港。特别是要高水平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构建以航空贸易物流、临空智能制造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把临空经济培育成有爆发力、辐射力的新增长点。更多资料+微 信:
第二,优化路网体系,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由“走得了、运得出”向“走得好、运得快”转变。目前,全市高等级公路路网密度为26.1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密度为4公里/百平方公里,真正意义上的高铁线路只有一条,铁路综合枢纽也只有一个。下一步,要下大力推进铁路、公路、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建设,加快提升路网密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