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128


2024年1月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基层医疗体制改革
(2019年1月20日)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事关发展大局、事关民生福祉的重大改革。经过持续多年的改革创新,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必须看到,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还不能很好满足老百姓的卫生健康需求。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解决基层医疗体制问题的重大创新,是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建设高质量的县域医共体作为建设健康宁波的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上下贯通,有效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让老百姓享有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抓基层、强基础
基层医疗机构是群众看病就医的第一站,也是防控重大疾病风险、促进全民健康的主阵地。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的工作部署,市级医院下沉区县(市)、县级医院下沉镇乡的覆盖率已达100%,为建设县域医共体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覆盖率不等于均衡率,也不等于群众就诊率、满意率。根据“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截至2018年6月,我市每千人床位数为4.69张,每千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为0.45人,不仅与规划目标要求有较大差距,而且配置很不均衡。根据2017年统计数据,全市93.2%的床位、66.8%的卫技人员集中在市、县两级医院,特别是乡、村两级的医务人员缺口很大,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用不好人的问题十分突出。如果不扭转这种头重脚轻的资源配置格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事关发展大局、事关民生福祉的重大改革。经过持续多年的改革创新,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必须看到,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