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122
2024年1月
牢记总书记嘱托 奋力写好“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2019年3月8日)
去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余姚横坎头村全体X员写来回信,在信中充分肯定了横坎头村X组织在发展红色旅游、利用绿色资源、壮大特色农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勉励他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和期望,既是一种莫大荣幸,更是一份重大责任。一年来,全市各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重托,牢记职责使命,紧紧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乡村”进行积极探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今明两年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三农”工作还有许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这些任务能否完成好,直接关系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含金量。我们一定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强化使命担当,聚力克难攻坚,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奋力写好“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答卷,用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的关心厚爱,努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一、加大统筹力度,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
城乡融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围绕创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一要强化规划引领管控。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发挥机构整合的整体效率,制定实施“多规合一”工作方案,建立全域一张图规划编制管理机制,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两张皮”、相互打架难落地问题,引导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有机融合。要坚持务实管用,扎实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对农村空间、要素、产业、资源配置的规划管控。年底前,应编规划的行政村要全面完成规划编制与报批工作。要大力推广驻镇规划师制度,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已经明确的规划要加大执行力度,避免建了拆、拆了建,折腾来折腾去“翻烧饼”。
二要提升城镇节点功能。要大力推进卫星城和中心镇建设,重点研究解决振兴实体经济、优化投资环境、提升集镇品质等问题,进一步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要引进有实力的投资主体,高质量建设特色小镇,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为城市人才、技术、资金等向乡村流动提供载体和平台。要在抓好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的同时,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引导各乡镇发挥自身产业优势,把美丽城镇打造成联结城乡、辐射周边的美丽工程。同时,要谋划推进“小集镇式”中心村建设,完善中心村建设规划,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三要夯实农村基础设施。这里,我重点强调两件事。第一件是“四好农村路”建设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规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养护制度,统筹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创建,重点要在打通市域内跨区县(市)断头路、改造危桥隧道、提升公路等级标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第二件是“数字乡村”建设问题。要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抓紧做好数字乡村建设整体规划设计,进一步细化各项措施,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打好数字田园、农村电商、公共服务数字化、乡村治理智慧化“组合拳”,让乡村跟上数字化时代步伐。
四要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要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当前要着重抓好农村教育、医疗、养老三件事。农村教育,要从政策制度、待遇保障、平台搭建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让更多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农村医疗,要坚持分级诊疗,完善“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和功能升级。农村养老,要落实《宁波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各项政策,深化医养结合,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二、突出优化提升,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
经济下行压力越大、不确定因素越多,农业产业“压舱石”作用就越凸显。必须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不断增强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一要抓新型经营主体引育。乡村产业高质量,关键在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要结合省万家经营主体提升工程的实施,加快本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模式创新,支持各类主体集群集聚发展,参与都市农业示范区等建设,提高规模经营水平。要完善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清理空壳合作社,推动经营主体提高发展质量。要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服务体系建设,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引进有品牌、有实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政策研究,尽快推出一批管用的扶持措施。
二要抓农业品牌创建。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