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102


2024年1月
在市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1月8日)
前面,市委张书记全面回顾总结了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了经济形势、政策机遇和发展特征,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城市工作、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总体部署上来,理清工作思路,强化措施办法,狠抓任务落实,确保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经济工作、城市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张书记所作的重要部署,再讲五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2015年经济工作
(一)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市委张书记的讲话,对2015年经济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作出了定性评价,即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并概括为“六个稳定增长”“六个成效明显”。
“稳中有进”,我理解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平稳推进。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生产总值增长8.3%,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同时,工业增加值、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等指标也增长较快。二是灾后重建加快推进。“5.10”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7.22”岷县漳县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4.15”临洮地震灾后重建已完成规划投资的80%。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历史性变化。三是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以13项全国、全省改革试点为契机,大力推进行政体制、金融财税、农业农村、新型城镇化、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改革,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四是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市、县两级X政领导带头走出去、引进来,狠抓“千亿元大招商”项目落地,去年5月份开始固定资产投资趋稳,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2%,有效发挥了投资“稳定器”作用。五是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围绕保障改善民生,协调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加大对民生实事的督办落实,年初为民承诺的实事全部办结。就业、教育、卫生、文体、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六是生态建设强力推进。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采取抑尘、控烟、压煤等综合治理措施,下决心整治市区大气污染,监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退出全省不降反升行列。
“稳中向好”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精准脱贫成效好于预期。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为总揽,制定出台“1+16+5”政策措施,严格按照“六个精准”推进扶贫攻坚,预计2015年17.72万贫困人口脱贫,比省上要求多脱贫5.22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个百分点。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好于预期。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和马铃薯主食化先行试验示范区建设,成立了定西市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联盟和草牧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果蔬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22亿元、135亿元、130亿元和64亿元,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同时,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9.8%,三产投资逆势走高,增长38.5%。三是财政收支增长好于预期。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3亿元,增收4.6亿元,增长1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亿元,增收2.8亿元,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198亿元,增支17.6亿元,增长9.8%。
(二)正确看待存在的问题。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上年回落3.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11.1个百分点,特别是去年前4个月投资增速一度走低到4.2%。只有出口实现了大幅增长,但总量较小,对经济的贡献率不高。工业受全国、全省整体下滑影响,铝冶炼、设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发展困难重重,企业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工业用电量增速一路走低。二是脱贫攻坚难度加大。全市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交通、水利、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促进农民增收面临多重挑战,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今年全市要减少30.11万贫困人口,2017年全市要整体脱贫,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越来越大。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中医药、马铃薯等产业标准化种植水平依然较低,中药饮片加工方式依然粗放,配方颗粒受政策限制短期内难以大批量生产,健康养生等高附加值产品还处在探索研发阶段。淀粉加工企业面临的环境约束越来越大,马铃薯主食化尚在起步阶段。草牧、蔬菜等产业规模还没有做大,品牌效应不强,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大,不稳定因素多。四是要素制约日益趋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但重点领域的刚性支出需求越来越大。土地供应不断趋紧,一些大项目、好项目短期内难以开工建设形成实物投资量。环境承载能力不强,保护生态环境、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压力依然很大。
(三)牢牢把握面临的机遇。根据市委对经济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和综合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市总体上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从投资看,“十三五”时期,国家将针对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重点围绕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出台和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专项扶贫资金的规模会大幅度增长,各类民生专项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投资会集中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省级财政和对口扶贫的东部地区也将相应增加资金投入。另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各类利好政策也正在叠加出台,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从政策看,宏观方面,全国、全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扩大地方政府发债规模,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产业方面,将支持重大技改项目和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微观方面,将更加注重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重点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革方面,将允许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社会方面,将在失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鼓励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这些叠加机遇和利好政策也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坚实基础。
二、全力抓好今年经济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围绕市委提出的目标要求,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关键要统筹好消费和需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减少各类商品特别是商品房库存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一,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一要延长优势特色产业链条。中医药产业要依托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中成药新产品、中药制剂、配方颗粒、饮片加工和健康养生产品研发,建立标准化药源基地80万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6万亩,力争中药材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静态仓储能力达到90万吨,争取将X参、黄(红)芪等品种列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马铃薯产业要依托主食化战略先行试验示范区建设,建立主食开发标准化基地120万亩,主食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要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生产脱毒原原种10亿粒,一、二级良种基地稳定在150万亩以上。要加快发展以牧草和肉羊为主的草牧业,种植优质牧草136万亩,牧草青贮加工能力达到350万吨以上,新建规模养殖小区200个。依托全市牧草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畜牧企业20家以上,草牧产业增加值达到26亿元。要充分利用引洮水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蔬菜、林果、小杂粮等多元富民产业,新增设施农业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万吨以上。二要推动新型工业加快发展。编制完成定西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圆明碳素预焙阳极生产线等132个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力争华润岷县新能源、甘肃印象核桃精深加工生产线等15个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史丹利年产50万吨复合肥等38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建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产值过亿元企业6户。要切实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僵尸企业”,要通过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等方式坚决予以“出清”。对圈地占地的投机企业,要坚决收回划拨土地,重新盘活使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存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