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062
2024年1月
在全县农村工作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3月7日)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对这次全县农村工作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非常重视。本来饶书记和我要亲自到会,并作讲话,但由于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流动工业现场会,饶书记和我不能参加会议;在会上志诚副书记就做好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发高书记宣读2005年度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决定;伟才副县长就做好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作工作报告,客观地总结去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全面部署今年的工作。我作一个书面讲话材料,着重就搞好我县新农村建设,以及做好当前农村工作谈几点意见。更多资料+微 信:
一、把握总体要求,抓紧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
X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新时期农村工作整体布局中的重要步骤,也是保持农村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必然选择,更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为我们破解“三农”难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社会指明了方向。更多资 料+微信: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建设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县近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在农村,广大农民与城镇居民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要让占人口多数的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就必须改变这一现状。如果我们的发展脱离农民群众的愿望,忽视农民群众的利益,我们的农村面貌没有根本改变,那么我们的发展就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如果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生活环境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没有提高,那么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就难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积极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需要。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十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农业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农民连年喜获丰收,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农业生产水平还比较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还不高,农民增收的困难还不小,这些与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抓住当前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逐步实现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最终富裕农民的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农村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投入的不足,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农业问题解决不好,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变,农民生活得不到明显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我们要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
二、统揽工作全局,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县里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要求,从2006年起,通过10—15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县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五新一好”的目标。
(一)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积极贯彻落实“两补两免一简化”的扶持政策。“两补”是指对改善自然村通村委会所在中心村和自然村内道路通行条件的,给予水泥等物资补助,对农户改水、改厕、建沼气池,给予适当的资金或实行物质补助。“两免”:一是免除自然村和农户改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各种规费,二是免费向自然村提供规划图纸和向农户提供房型设计图纸。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这项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的文件精神,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政策措施,要通过政策的驱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二)注重实效,把握原则,做到“四个坚持”。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一要坚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要抓紧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员培训,2006年4月底以前全面完成4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村镇规划,尽快组织编制100套以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推介图集》,要求每个自然村推广的房型不少于2种供农民选择。2006年底以前,凡已纳入城市规划区内的乡镇,要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详细规划;未纳入城市规划区的公路沿线以及2万人以上的乡镇,要全面完成总体规划编制。2007年6月底以前,要完成全县所有30户以上自然村的规划编制。要加强对村镇规划的指导和管理,建立“村庄自愿申请,乡镇审核批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