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001
2024年1月
让梦想之花在青海高原绽放
在国内重点高校定向招录选调生清华大学宣讲会上的讲话
(2016年12月5日,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领导、同学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百年校训传承永续,水木清华令人神往。每次走进清华园,我都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走进清华园就走进了大师之园、精英之园、精神文化之园,清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能让人感受到文化的传承渊源、历史的厚重积淀,总让人肃然起敬、由衷赞叹。非常高兴,今天能借清华福地,与大家一起交流,借此机会,我表达四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青海和清华大学有着深厚的友谊。意大利作家薄伽丘曾说,友谊是一种最神圣的东西,不仅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美。青海和清华历来就是真挚的朋友。这种友谊,建立在治学为国的情怀上。百年清华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引导学生肩负起中流砥柱之重任,一代代清华人致力于国家民族的发展振兴,在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一批批优秀毕业生,怀揣炽热的家国情怀,挥洒青春热血、奉献智慧才华,书写了人生的壮丽诗篇。这种友谊,建立在服务西部的行动上。2001年,清华大学和青海大学确立了对口援建关系。15年来,青海大学一年一大步的发展,办学规模从最初的560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2.7万余人,人才储备从最初的1名博士增加到今天的167名博士,科研经费从原来的300多万元提高到今天的1亿多元,学科设置从最初的农林牧水为主扩大到今天的文理综合协调发展,青海大学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高校跻身国家“211工程”。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历届清华大学校级班子情系青海对援建工作的殷殷指导,离不开清华大学选派知名学者担任青海大学校长,为学校发展带来全新的办学理念和思路;离不开清华大学倾智倾力帮助青海大学推动实施“四个行动计划”,为全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这种友谊,建立在无私奉献的伟业上。早在“三线”建设和“两弹一星”研制时期,青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就留下了清华科学家的足迹。199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X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其中就有14位曾在清华学习、工作过,他们离别家人亲情、舍弃舒适环境,在艰苦卓绝的高原戈壁为“两弹”研制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为国家赢得了尊严,事迹感人至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