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8991
2024年1月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3月17日)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判谋划遂宁未来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刚才,会议隆重表彰了全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捐资助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命名了一批遂宁名师、名校、名校长,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诚挚的祝贺!保华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我就组织实施《遂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讲四点意见。
一、实事求是,充分肯定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全市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成绩斐然。
(一)教育投入大幅增长,优先地位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投入累计完成88.3亿元,财 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三年来,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7.13%、19.1%、17.54%。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还注重引入民间资金投入教育,五年累计引进民间资金超过9亿元,为我市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更多资 料+微信:
(二)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全市学前教育机构总数比2005年增加28所,在园人数比2005年增加1053人。不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99.7%,初中净入学率97.2%,“四率”均超过国家规定指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4.23%,全市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特殊教育持续发展,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由2005年的3所增加为5所,在城乡普通中小学开设特殊教育教学班26个,适龄残疾学生在校人数逐年增长。
(三)教育公平保障有力,教育民生得到改善。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五年累计发放“两免一补”资金计10亿余元,惠及城乡学生211.5万人次,真正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投入2.3亿元,在市城区(含园区)新(改、扩)建学校6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得到保障。投入4.3亿余元,改造中小学危房面积82.83万平方米,改造薄弱学校70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不断健全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生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制度等政策全面落实,没有出现一个学生因为贫困上不了学。更多资料+ 微信:
(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增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发展优质普高教育,2005年至2009年,全市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76385人,是“十五”期间的1.5倍。2010年,全市被普通高校录取新生1.6万余名,其中12名学子被北大、清华录取,取得了建市以来最好成绩。曾经外出求学的学子如今纷纷回流。大力实施职教攻坚计划,着力打造西部农村现代职教基地。五年来,全市职业学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9万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3万人次,向各地新兴支柱产业输送专业技术工人8万余名。更多资料+微信:
(五)教育改革不断创新,教育发展充满活力。加快办学体制改革,各级政府分级管理教育的体制逐步完善,教育布局更加优化高效,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由2000年的2329所调减至2010年的759所。以财政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逐步建立,民办学校在校生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21.1%。着力推行综合育人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五年来,我市艺术、体育类院校录取新生人数呈逐年攀高趋势,2010年达到了3064名。
(六)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待遇逐步改善。五年来,全市共推荐产生省特级教师33人,省级骨干教师270名,评选市级骨干教师600名、学科带头人87名。教师中、高级职称结构比例大幅提升,中学高级职称由4.65%提高到7.1%,中级职称由44.5%提高到49.7%。率先在全省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共有3000名教师实施了交流支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全面实施,惠及全市2.09万名中小学教师,教师正逐步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二、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成绩十分明显,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市教育还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如教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