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175


2024年1月
名城名校携手 聚焦智慧经济深化双方战略合作
在杭州市和浙江大学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7月4日)
一、坚持在继承中发展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
从1897年杭州知府林启创办浙大的前身求是书院起,杭州就与浙大构建了一种天然而紧密的联系,浙大始终扎根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杭州也以拥有浙大这样一所在国内外有很高知名度的大学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特别是自2000年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双方秉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讲求实效”的原则,在发展战略规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互利共赢的显著成效,巩固了共融发展的良好格局。借此机会,我代表杭州市委、市政府和884万杭州人民,对浙江大学长期以来对杭州发展的支持和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新的形势条件下,我们要继续深化双方全面、稳定、长期、特殊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合作更进一步、发展更上层楼,谱写名校名城携手共荣新篇章。
首先,抢抓发展新机遇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战略合作层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特别是传统意义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益模糊,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正是在这种形势下,X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协同创新作出了明确部署。在最近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努力克服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现在看来,“两张皮”“四个不”问题依然是杭州乃至浙大都没有完全破解的大课题,“三个过度依赖”“五个不可持续”依然是杭州加快转型升级必须着力解决的紧迫问题。我们要积极创新理念,依托市校战略合作这一载体,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更好地把科技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努力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实际上,国际上也有很多这样的经验。美国“硅谷”崛起的重要依托就是斯坦福大学,该校毕业生创办了谷歌、雅虎、惠普、思科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总资产合计相当于全球第10大经济体。英国牛津地区80%的高科技企业是由牛津大学毕业生创立的,该地区人均GDP高于全国水平。耶鲁大学周边林林总总的公司中,有79%也属于“师生类公司”。去年,高新区(滨江)在全国高新区中的排名上升至第六位,成功跻身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这些年高新区(滨江)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浙江大学的人才、科技等资源支撑。
其次,实现高起点上新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战略合作层次。去年底,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对杭州发展作出了“三个新”的形势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