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285
2024年1月
在全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5月9日,根据记录整理)
今天,我们在肃南县和高台县通过现场观摩的形式召开全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推进会议,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观摩两个县在城市亮化和新型城镇化试点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结合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一系列新要求,安排部署全市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推动我市城镇化建设上水平、上台阶。下面,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肃南和高台城市建设的亮点是什么
肃南县和高台县在城市建设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亮点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是编制了较高水平的规划。肃南和高台都把城市规划的编制、完善、执行以及监督管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编制和执行较高水平的规划,不仅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而且在短时期内形成了独有的城市特色和风貌。高台县的规划,不光有建设性片区控规、详规,还有风貌、色彩、亮化规划。肃南县城的亮化能够做好,一方面是有别的县区不可比拟的条件,人口相对较少,过去城建的基础比较薄弱,城建起步晚,但更为重要的是整体规划了县城亮化工程,形成从建设到管理的有效机制,体现出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二是突出了城区景区的联动发展。两县能够把城区和景区的建设统筹起来,通过景区为城市建设增色,又通过城市为景区建设提供保障,形成了城区和景区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裕固风情走廊已被批准为4A景区,作为景区重要组成部分的盛世裕固也正在申报4A景区。高台县把大湖湾景区规划为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区建设连为一体,在新区建设中把水如意、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等景区和新城区的建设有机融合,使景区建设为城区建设增加了非常靓丽的色彩。反过来,通过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又为景区发展提供支持条件,实现城区与景区联动发展。
三是建成了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从观摩中可以看到,两县的道路、供热、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配套率比较高,学校、医院、体育、文化、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场馆建设进展迅速,城市的聚集带动功能也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建立了较为有效的管理机制。城市管理水平跟不上建设速度、管理理念跟不上社会进步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享受高水平公共服务的要求,这是我们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非常突出的问题,但高台和肃南都有了一些实质性突破,两县在征地、融资、建设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而且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市容市貌、市场环境、交通秩序,包括交通信号灯这些辅助设施的管理都体现了一定水准,这些都值得其它县区认真学习。
当然,我说较高水平、较为完善和较为有效,是说在这四个方面相对于其它县区好一点,但和整个城镇化建设的预期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经验值得各县区学习,但两县还需要继续提升。
二、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
城镇化是一个始终与人类相伴的漫长过程,自从有人类出现就开启了它的发展进程。无论是张掖的黑水国、骆驼城,还是楼兰古国、庞贝古城,都是远古时代城镇化的成果,也就是说在2000多年前,甚至是更早的时期就已经有了城镇化。这个“化”是一个过程,“化”就是变化、就是化成。我们经常讲的文化,“文”是文理的意思,“化”是演变的意思,城镇化也是如此。历史上,人类的城镇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城镇化大都是在内陆地区,像今天的关中平原这一带,水土条件、气候环境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农牧业生产条件较好,人口相对密集,因此最早开启了城镇化进程;第二个阶段是国家开疆拓土所形成的城镇化,张掖的城镇化就是这样,汉武帝为守住河西走廊,设置四郡,从一个军事基地、军事要塞,逐步演变成了城市;第三个阶段是从十五世纪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环球航行,世界范围内的地理大发现以后,航海技术的突破使得沿海地区成了城镇化的聚集地,如鹿特丹等这些城市,实际是由港口演变而来的;第四个阶段就是工业化阶段,从十七世纪工业化开始,城镇化进入了加速阶段,这就是工业化带来的城镇化。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也经历了持续40年的历程,到了今天为什么要提出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我觉得“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个“新”,是新常态。这是城镇化发展的大环境,是一个经济从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甚至是低速增长、结构调整的一个时期,是速度换挡的一个时期,这就是新常态。80年代以前的城镇化,与30多年的高速增长和经济总量急剧扩张相生相伴,从而使创造的社会财富全部变成了砖头、钢筋、混凝土,建起了一大批从大到小的城市。今天的新型城镇化,是新常态下的城镇化,是经济增长回落甚至低速增长时期的城镇化。这个城镇化对我们来讲有利有弊。不利的方面是由于国家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土地政策的调整,以及对土地房屋征收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到位,使得通过土地收益推动城镇化进程已经不可持续,城镇化的成本会明显增加。有利的方面是,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推动城镇化的内涵发展,有利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内涵发展,是因为现在的土地卖不出去,就得先把原来的地用好,从而能更加注重城市的品味,更加注重城市其它要素对城镇化的推进作用;有利于基础设施完善,是因为经济下行时期是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好时期。从目前来看,钢材、水泥价格的下降,银行贷款利率的下调使建设成本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卖地收益虽然有所减少,但是其它方面投资城市建设的可能性在明显增长,如供热、供水、排污等有预期收入的项目已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热点,有效改变了过去基础设施建设单纯靠政府投资的格局。最近国家为了扩大投资,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启动了几个非常重大的工程。一个是管廊城市,就是一些具备条件的城市整体建地下管网,像欧洲一样将污水、强电、弱电、通讯等所有设施全部埋到管廊下面。这项工程既可以拉动投资,又不增加过剩产能,还能够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另外一个是国家启动了“海绵”城市工程,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的问题。这些重大项目不仅国家有投资,而且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从而形成了不同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新特点,这就叫新常态,是我们新型城镇化的大环境。
第二个“新”,是新路径。现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中小城市优先发展的路径,这也是我们多年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新高度和新策略。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