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270


2024年1月
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暨PPP模式项目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8月16日,根据记录整理)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暨PPP模式项目工作推进会议。前面,正明同志通报了前7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及PPP模式项目工作情况,对后几个月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这些意见我完全同意。全市上下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下大功夫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重点强调两个方面。
一、抓紧谋划PPP项目储备落地
前不久,市委组织了历时五天半的PPP模式操作实务高端培训班,这是继市委中心组专题学习解读有关政策文件、县区和部门利用一周时间组织全员学习之后,在全市范围内举办的一次大规模业务培训,由此深化了全市各级干部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想共识,拓展了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进项目建设的思路和理念,使大家对PPP项目的操作规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培训结束了,能不能落在项目上,是检验培训效果的唯一标准。如果没有落在项目上,没有推出一些示范性强的PPP项目,培训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为此,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PPP项目的储备落地工作。
一是要放宽视野谋划PPP项目。PPP模式是一种国际通行规则,国内外都有诸多成熟的操作模式。然而对我们来讲却是一个新领域和新课题。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面临持续下行压力,如果政府继续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大包大揽,就难以撬动和活跃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建设。现在社会资本进入各领域投资盈利难度都很大。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社会资本都在寻找中长期投资项目,甚至许多央企也在主动寻找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可以说,央企也好、民营资本也罢,如果没有政府层面的参与,投资的风险就会很高。在这种情况下,PPP模式就变成了项目建设的首选。PPP项目做得好,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扩大公共服务,而且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解决民营资本无处可投的难题。近年来,社会资本过度集中在房地产领域,不仅绑架了实体经济,而且绑架了消费。许多以前不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央企大量投资房地产市场,对实体经济造成强烈冲击。7月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只有4000多亿元,比预期少了一半。与之相反,家庭中长期贷款却大幅度增加,超过万亿,主要用于购房消费。从金融的角度来讲,杠杆非但没有去掉,反而更高了。如果把资金都滞留在房地产领域,将会进一步下拉实体经济,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我们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首先要把项目拿出来,然后再考虑具体建设的模式。PPP的合作模式有十几种,但如果没有项目一切都是零。只要有项目,就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投资额度、收益的长短、回报周期来确定项目的合作模式,这是关键所在。在我看来,以下四种形式的项目都是PPP项目:能够以小博大、用政府较少的资金投入换取社会资本的大量投入;以时间换空间,把短期内的巨额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