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261
2024年1月
在全市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9月18日,根据记录整理)
今天会议开得很扎实、质量很高。我们用了大半天时间组织大家观摩了临泽县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甘州区、临泽县、民乐县作了交流发言。他们的很多实践和做法、经验和典型,对全市乡村旅游发展都有借鉴意义。通过今天现场考察和听取交流发言,我有三点深刻感受:
第一,我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有明显提升。三个县区的发言、各相关单位和示范点提供的典型材料,能把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大会的精髓要义体现出来,特别是唐省长讲的“四以”“四气”“几个防止”等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在发言和现场示范点介绍中都有体现。充分说明全省乡村旅游大会后,全市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学习和认识在不断深化,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唐省长在全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大会上的讲话堪称是一本发展乡村旅游的教科书,这次会议将唐省长讲话和几个重要文件一并汇编成册,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入理解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乡村旅游的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学习领会省上出台支持和发展乡村旅游强有力的政策,进一步增强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乡村旅游在张掖已创造出许多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张掖的乡村旅游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能够总结和概括出需要坚持的一些原则、需要突出的重点。比如,今天现场观摩的临泽倪家营镇南台村、丹霞民俗文化旅游村等示范点,高台现代农业、戈壁农业与设施农业相结合发展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甘州区碱滩镇的黄河灯阵、民乐县南古镇的马蹄小镇等特色村寨等等,这些项目各具特色、各展优势,这都对今后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起到重要的借鉴、示范作用。还比如,今天大家观摩的丹霞口民俗文化旅游村,有很多思路、做法来源于丹霞七彩镇的建设和运行。2013年,丹霞景区周边基本没有可提供服务的设施,当年10月我们确定要建七彩镇,而且在2014年国庆节当天第一家客栈开门营业。2014年,我们又开始民俗村的建设,紧接着又有梨园新村等一系列特色村建成运营。今天的七彩镇,已经在丹霞景区周边形成了几条商业街、几十家客栈、6000多张床位的旅游服务设施,有2000名以上的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这些发展历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成功的可借鉴经验,但也有许多教训需要汲取。因此,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无论是从市县一级、乡镇一级,还是每个村,都需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切实吸取失败或者错误的教训,努力把乡村旅游水平提得更高。
第三,乡村旅游已经而且必将深刻地改变张掖。首先是深刻地改变张掖的农村面貌和农民精神风貌。大家可以看到,今天凡是乡村旅游做得好的村社,都有平整的道路、靓丽的花坛、整洁的村容,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面貌。不仅如此,当接待到访的游客时,村民们都能面容整洁、衣着得体、礼貌待人、谈吐有节。这种外在的变化,久而久之会形成内在变化,最终会彻底转变张掖人的精神风貌。其次将深刻地改变产业结构和产业形态。乡村旅游涉及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及销售、观光旅游等,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它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有效地拓展和丰富了农业的功能。同时,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并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入社会资本,以全新的方式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使得乡村旅游成为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形态,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传统家庭小生产的模式。再次将深刻地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游客消费需求为目标的乡村旅游,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农业生产彻底告别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二牛抬扛”的生产模式。同时,生产方式的转变又促进了生活方式的转变,为招徕游客、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倒逼群众改善村容村貌、改变生活陋习,崇尚现代文明、培育良好习俗已经成为了广大老百姓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而且还会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更多资料+微 信:
发展乡村旅游,我们不仅要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还要从张掖自身实际出发,转变发展理念,拓展工作思路,补齐短板弱项,对症施策解决阻碍发展的难题,努力形成乡村旅游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下面,我就抓好乡村旅游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张掖乡村旅游的优势和短板
做好乡村旅游,首先要认真研究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如何把优势做得更优,如何把短板尽快地补上,对于完善顶层设计、做好规划论证、明确路径方案、强化推进措施都至关重要。
我们的乡村旅游有四个优势:
第一,景区大旅游已形成规模。经过这几年的持续努力,张掖的景区旅游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2年,张掖旅游人次只有350万,2017年底增长到2599万,今年将超过3000万。景区旅游形成如此大规模的时候,乡村旅游就有了客源支撑。张掖的乡村旅游,一定是景区大旅游的补充,一定要借景区大旅游之势才能发展好。如果没有景区的大旅游,单纯做乡村旅游,仅靠130万的张掖人来消费,乡村旅游很难做起来。张掖大景区3000万的旅游人次,如果有一半的人次愿意到我们的乡村旅游点,那么张掖的乡村旅游人次就有1500万人次,人次比张掖130万人每人去十次还要多。张掖的大旅游已经形成,如果我们的乡村旅游有好的品牌,有好的业态,有好的服务,有鲜明的特色,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入住、消费。这些就是张掖特有的优势,也是许多地方不能比拟的优势。
第二,立体交通已经形成网络。旅游,旅是游的前提,没有旅就难以成游,而旅主要靠交通。所以,没有发达的交通,就没有发达的旅游。如果交通不发达,旅游就变成了受罪,就变成了探险。张掖已经形成“东西畅通、南北贯通、互联互通、立体交通”的网络体系,航空、高铁、普速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省道干线、县乡道路交错纵横,旅游的通达深度、公路的通达深度在全省都是比较好的。在张掖旅游,住在甘州区内就能游遍所有的名胜古迹、景点景区。现在的乡村旅游,绝大多数是自驾游,需要有畅通的道路、有好的交通、有自驾的条件。这些条件要求是张掖所具备而且有优势的。
第三,现代农业已经形成支撑。乡村旅游是对农村生活的一种体验、对农事的一种体验,离不开“农”字。没有发达的现代农业,也就很难有发达的乡村旅游。张掖的现代农业对乡村旅游的支撑条件是非常好的。因为有足够的土地,张掖可以大面积种植旅游市场所需要的各类作物;因为水土光热的绝佳搭配,张掖可以发展备受游客青睐的温室采摘;因为农民文化水平高、新技术接受程度高,张掖可以较快形成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新形态。这些都能体现出,张掖的现代农业对乡村旅游非常有利的支撑。
第四,市场主体和农民已经有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旅游与农业农村融合并不断实现产业化的过程,是一种新型业态和新型经营方式,没有以企业为主的市场主体和农民两方面的投资就没有乡村旅游。当前,张掖的乡村旅游市场关注度比较高,有愿意投资的企业很多。同时,张掖土地租金相对低廉、资产升值空间比较大,农业产业结构趋于稳定、调整程度较小,客观上为投资者获取收益回报提供了条件。临泽的红桥酒庄占地5000亩,在戈壁农业方面发展势头很好。如果在陇东要找这么大面积的土地或用这么大的面积种植葡萄,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有这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