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410
2024年1月
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动员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2013年10月2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13年度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和“创森”工作,全面动员和部署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这次安排在桂东县召开现场会,主要是因为桂东县不仅生态基础较好,而且近年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市前列,很多方面值得各地认真学习借鉴。上午,大家参观了桂东县生态文明建设现场。刚才,桂东县作了生态文明建设典型发言,还有4个县市区作了书面发言,晓达同志宣读了《2013年度全市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工作先进单位的通报》,各县市区政府向市政府递交了《郴州市2013-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状》;等会,力力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清醒认识当前郴州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
生态文明是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郴州长远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战略任务和战略举措。
第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势。20世纪下半叶后,国际社会在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了深刻反思后,提出了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等理念。特别是从1972年至2012年,联合国先后召开了四次环境与发展大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转化为各国的行动。我国探索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过程。特别是X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去年12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要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今年5月24日,中央ZZ局专门就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8月初,习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又强调,在发展中,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说到底,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9月7日,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更是贯彻落实X的十八大和X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的ZZ任务。
第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郴州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一是自然条件相当优越。郴州自古被誉为“林中之城”,不仅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而且山峦青秀、河流众多,生态自然条件良好。二是产业转型加快推进。强力推进矿山整治整合,全市煤矿由576家减少到165家,有3个县退出了煤炭产业;非煤矿山由689家减少到412家。同时,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2012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0.3:58:31.7。三是造林绿化成效显著。特别是2008年特大冰灾后,先后实施了森林生态灾后恢复重建、绿城攻坚、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生态工程,近5年累计造林290万亩,目前全市林地面积保有量占国土总面积的71.4%,森林覆盖率达64.75%。四是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民生工程,2003年就印发了《郴州生态大市建设规划纲要》。2009年以来,不仅规划建设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而且先后实施了湘江流域综合治理、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十大环保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同时,通过开展“创园”、“创森”等活动,广大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增强,植绿、爱绿、护绿等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第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郴州也面临压力和挑战。一是森林植被分布不均衡。单从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两个指标看,2012年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达81.14%,最低的只有44.53%;林木蓄积量最高的县有1129.3万立方米,最低的只有66.76万立方米。同时,由于自然灾害和森林火灾等原因,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局部地区植被减少严重。二是水土流失较重。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4130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1.4%,且部分地区因未能得到有效治理已开始转向中度和强度流失。三是资源枯竭加剧。由于多年无序开采,不仅导致我市呈现出资源枯竭的趋势,煤、锰、锡、铅、锌等一些主力矿种服务剩余服务年限急剧缩短,而且还造成一些地方地表沉陷、水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并引发系列安全和社会问题。四是环境污染较重。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