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406
2024年1月
在全市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动员暨“三创”工作再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3月23日)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商务工作、“三创”工作以及市城区“城市大提质”,讲四点意见。
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和商务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多资 料+微信: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商务工作,坚持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取得了很大成绩,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28亿美元,增长18.7%,总量居全省第2位;实际到位内资225亿元,增长23.9%,总量居全省第3位;外贸进出口总额15.44亿美元,增长57.7%,增幅居全省第3位;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4.64亿美元,增长141%,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新建成标准厂房面积249.33万平方米,增长22.5%总量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3亿元,增长18.1%,增幅居全省第1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聚了全市商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商务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和“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要求,今年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商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实施“一二三四五六”计划,即牢牢把握一个目标(加快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力抓好两个支点(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努力激活三个引擎(加工贸易、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全面促进四个提升(提升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的吸引力、提升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提升消费需求的拉动力、提升商务发展的贡献力),坚持做到五个并重(壮大总量与调优结构并重、开拓国际市场与促进国内消费并重、吸收外资与引进内资并重、扩大出口与扩大进口并重、激活市场主体与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并重),奋力刷新六大指标(利用外资、到位内资、对外贸易、加工贸易、标准厂房建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着力构建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商务工作新格局。主要预期目标是: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力争10亿美元;到位内资266亿元,力争28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力争20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6亿美元,力争10亿美元。前者是考核目标,后者是工作目标。全年的目标任务要按照工作目标来安排、来推进、来落实。更多资料+微信:
(一)以承接平台建设为重点,强力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个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尽快制定我市的实施方案,全面实施承接产业转移“四千工程”,重点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氟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和引进上下游产业,着力建设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加工贸易强劲、出口规模较大、外向度较高的开放型经济强县(市、区)和承接园区,力争成功创建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力促政策率先在郴州落地、经验率先在郴州创造、成效率先在郴州体现。一要完善区域平台。以开放型经济强县(市、区)和市直园区为主战场,把郴资桂、郴永宜区域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和重点,着力打造郴资桂、郴永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走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在行政管理、市场体系、金融服务、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快交通、物流、通关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口岸大通关体系。二要完善园区平台。继续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新建标准厂房350万平方米。加快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引导园区产业、企业之间协作配套,增强产业配套能力。鼓励各类园区通过创新驱动、功能叠加、区域联动,打造特色产业园、特殊功能园、科技创新园、区域合作园,力争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获批国家级园区。三要完善会展平台。充分利用好中博会、泛珠会、厦交会、广交会等展会和经贸平台,认真组织好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招商推介暨经贸洽谈会、“点对点”招商活动和“集中招商月”活动。加快国际会展中心建设,使之成为湘南三市商品展览、商贸洽谈的重要平台。四要完善功能性平台。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市)逐步设立检验检疫和海关办事机构,力争取得突破。加快登程国际物流中心、湘南国际物流园建设,构建大流通格局。更多资料+微信:
(二)以引进重大项目为重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一要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特别是要跟踪对接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百强民企和总部经济,力争引进境外世界500强生产型制造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内外资区域性总部1—2家。二要突出重点产业招商。每个县市区、园区都要明确1—2个战略性产业,每个产业都要组织一个专业化的产业招商小分队,力争盯住一条线,形成一个产业链,培育一个产业集群。要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氟化工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开发、包装和推介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高、前期工作成熟的产业大项目。三要突出项目全程对接。实行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化管理,特别是要全程跟踪、全程对接已签约重大项目,着力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更 多资料+微信:
(三)以调结构拓市场为重点,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一要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科技兴贸,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出口品牌的太型外贸集团,发展一批“专精新特”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力争引进1—2家服务外包企业。二要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重点支持台达电子、华录数码、高斯贝尔、炬神电子等企业扩大进出口业务,支持字腾有色、金贵银业、华信有色、银星冶炼等企业扩大资源型进口业务,形成出口型、配套型产业集群。三要开拓新兴市场.巩固扩大传统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市场,有针对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