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384


2024年1月
在调研丹霞景区民俗村建设时的讲话
(2014年8月6日,根据录音整理)
加快丹霞景区建设,抓紧完善一些有特色的配套设施,无论是对丹霞景区品质的提升,还是对整个旅游业的带动,都是非常必要的。前不久,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同志在参加临泽县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时,对丹霞景区建设特别是民俗文化村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给我们教了不少办法。今天我们开展民俗村建设调研,就是要更大范围地听取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今天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建设民俗村的必要性
从当前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需要来看,在丹霞景区周边建设一个以民俗文化展示、体验、参与、消费为特色的旅游配套设施,完全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
第一,有强烈的消费需求。张掖的旅游业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今年前7个月,全市旅游人数662万人次,其中7月份当月就达到200万人次,今年全年突破1000万人次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按照旅游业的发展规律,今后几年我市旅游人数将会出现一个井喷式增长。但是,目前旅游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张掖市区已经一床难求,游客除了看丹霞、看草原、看其它风景,可以体验和参与的活动很少,不能对游客消费产生刺激,这种状况与游客多样性的需求之间有很大反差,因此也就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第二,有很好的基础条件。随着景区建设越来越完善,张掖丹霞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越来越高,旅游人次还会增加。前几天,冰沟丹霞景区已经正式挂牌开张。这两个景区的距离只有10公里,景观特色可以互补,景区品质是世界级的,达到百万以上游客不成问题。而且,来丹霞的游客大多以自驾为主,以中高端游客为主。因此,我们建这样一个民俗村是很有必要的,基础条件也是很不错的。我们的景区本来就有游客来,现在要做的文章是怎样让更多的游客留在这里,有更长的时间留在这里。
第三,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民俗村的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投入产出比。从现实条件看,目前选址的民俗村占用的大多数都是国有未利用土地,这就可以大大减轻投资的压力。因为投资越大,对将来的盈利水平的要求就越高;投资越小,投资回报周期就比较短,投入产出比就比较高。这个民俗村建设,在用地、建筑层高等方面都比较节省,如果能优化设计,完全可以做到投资少、建设快、回报率高。
二、需要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
第一,定位的问题。就是这个民俗村到底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村,这是建设成败的关键。如果定位不准,或者和其他业态混搭、重复、形成同质化竞争,或者缺乏特色、没有吸引力,这个村就做不起来。因此,定位很重要,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定位,需要认真研究。我考虑,这个村是不是可以打出“河西民俗第一村”的招牌,以“河西印象”或“河西风情”为基本定位。就要以张掖的民俗为主体,兼容河西其他地区的民俗,包括少数民族的民俗,增强其多元性。至于村名,就可以叫“南台村”,对村名的来历、历史文化内涵,再深度做一些挖掘,增强吸引力。当然,这只是我的考虑,具体如何定位,要组织各方面的专家、投资者、经营者,以及当地群众广泛深入地进行论证。
第二,内容的问题。张掖民俗是非常多的,全市进入了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