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545
2024年1月
感恩奋进推动赣南苏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2年6月28日)
2012年6月2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关怀、亲自推动下,国务院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启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崭新篇章。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江西视察指导,一次参加全国人大江西代表团审议,多次就江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和X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厚爱,以优异成绩迎接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十年间,赣南苏区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重要要求,推动赣南苏区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彻底摆脱区域性整体贫困,如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井冈山市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赣南苏区2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3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曾经困扰赣南人民的住房难、喝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2021年,赣州、吉安、抚州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达到了2011年的2倍以上。老区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正意气风发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
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有老区人民感恩奋进,赣南苏区就能取得振兴发展的显著成就。
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有关对口城市的鼎力支持下,我们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十年间,赣南苏区综合实力实现了赶超跨越。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聚焦主导产业,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的重要要求,加快做优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个“国字号”平台相继落地,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挂牌运行,填补了江西无国家级大院大所的空白,中国稀土集团总部落户赣州,结束了江西没有央企总部的历史。深入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现代家居、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迅速发展。赣南苏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54个苏区县GDP全部翻番,赣州跃升全国百强城市,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强劲态势。更多资料+ 微信:
十年间,赣南苏区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的重要要求,从根本上改善苏区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旧貌换新颜。赣南苏区全面迈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十年增长一倍,交通、水利、能源保障等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赣州、吉安、抚州均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赣南苏区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深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赣南苏区乡村处处是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生动景象。
十年间,赣南苏区改革开放步入了崭新阶段。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改革开放要动力”的重要要求,推动赣南苏区对接国家战略、对标经济特区,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一批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湾区、长三角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成为赣南苏区响亮标识。深入推进内陆双向开放合作,4个经开区和6个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2个综保区和1个保税物流园区成功落地,赣州国际陆港班列覆盖中亚五国及欧洲20多个国家,赣南苏区正加速成为开放前沿、创业福地。
十年间,赣南苏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重要要求,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筑牢。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赣南苏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8%以上,国考断面水质全部优良,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领先。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拓宽“两山”转换通道,创造了崩岗治理“赣州模式”,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9项地方标准。赣南苏区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态优势更加凸显,成为生动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窗口。
十年间,赣南苏区X心民心获得了空前凝聚。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要求,大力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高质量高标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X史学习教育,创作了《八子参军》《三湾改编》等一批红色文艺精品,新建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