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469
2024年1月
在全省镇村联动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4年6月23日)
同志们:
今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镇村联动建设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总结成绩,交流经验,强化举措,不断提高我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昨天下午,我们实地察看了吉安市几个乡镇的镇村联动工作情况,我感到,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镇村联动发展势头很好,尤其是百强中心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刚才,又听了吉安市、南昌市、宜春市以及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同志的发言,讲得都很好,我完全赞同。等下尚勇同志、建成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镇村联动发展意义重大、大有可为
镇村联动是城镇化建设的重大创举,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就是要解决人的空间布局问题。据研究,先行城镇化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外来移民国家,城镇化率可以达到85%以上;而法国、德国、日本等以原住民为主,且人多地少,有传统农耕文明的国家,城镇化率的峰值是65%左右。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到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比较理想的人口布局是形成三个“三分之一”,即人口三分之一在城市,三分之一在小城镇,三分之一在农村。我国人口多是最大的国情,人口不可能像欧美国家一样都涌进大中城市,小城镇是大城市不可或缺的“拦水坝”。如果没有小城镇提供就地城镇化,对农村人口转移进行缓冲、调蓄,而是由大中城市直接接受农村人口迅猛流入,必然会造成“消化不良”,易引发“贫民窟病”和严重的“城市病”,这种不健康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也是拉美、非洲等国家城镇化的历史教训。健康的城镇化,应当建立在农村人口梯度转移、城乡居民双向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更多资料+微信: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有的小镇特色明显、潜力巨大、很有名气,除了昨天的参观点,还有宜春的温汤镇、婺源的江湾镇,不仅促进了镇的发展,还带动了农民就近转移就业。这些小城镇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我省镇村联动的探索是成功的,符合江西实际,应该大力推进。其一,农民不往城市跑,而依靠自己建镇,积极性也很高。这就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从而降低了城市化的社会成本。其二,补齐小城镇这块短板,通过小城镇这条纽带推进城乡一体化,可以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剪刀差式的发展,从而保证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稳定,巩固我省传统农业大省的优势地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其三,我省生态优良、资源丰富,广大的资源沉淀在广阔的小城镇和农村,有待我们深入挖掘。这次省里把105国道、320国道沿线小城镇的镇村联动作为重点来抓,就是把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集聚起来,发挥好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以带动全省镇村建设。
当前,我省小城镇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育程度较低。2013年,我省建制镇(街道)数量为937个,仅占乡镇总数的60.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建制镇、集镇规划区户籍总人口为783.06万人,仅占村镇总人口的20.7%,人口集聚程度仍然较低。
二是发展后劲不足。一些小城镇只是相对集中的居民点,缺乏产业支撑,几乎没有工业,商业也不发达,地方财力很小。
三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普遍存在着供水、排水、供电、交通、通讯、绿化、环卫、环保等公共设施薄弱、质量不高的问题,即使是经济较发达的小城镇,由于历史上欠账严重,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
四是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有的小城镇没有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管理工作跟不上,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二、抓好小城镇和村庄规划
城镇建设的结果是刚性的,一旦定型,难以扭转,难以恢复。许多地方出现的“城市病”,在有的小城镇也开始显现。出现“城市病”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规划,即使有规划也不严格实施。因此,我们要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科学配置城镇和乡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