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462


2024年1月
在调研教育工作时的讲话
(2011年5月3日,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调研,我们看了晋城一中、实验中学和规划中的凤城中学、汇仟小学、秀水苑学校,听取了关于全市教育工作的情况汇报,听取了晋城一中、市中专两位校长关于学校工作的情况汇报。总体来讲,大家对教育的认识很到位。“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全面推进教育工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我市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级教育部门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我市的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巩固提升,全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连续5年取得喜人成绩,高考质量连续排在全省前列,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师本科比例极大提升,“三名”工程成效显著……教育说到底是师资问题,校长的知识和境界很重要。一是教师要有综合素养,这就是师表。教师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其素质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二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三是教育管理不断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学校安全建设不断加强。四是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这些成绩大家有目共睹,群众也有口碑。
这里我想谈谈对教育的认识。从个人来讲,我非常重视教育。我在县区调研的时候,大都要去看学校,这可能与我的成长经历有关,确实是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我从农村走出来,从农民变成市民,我毕业分配到边疆,从边疆重又回到京城,然后又到山西省委、省政府机关,现在又到晋城……这条路离不开教育的影响。大家对教育都有深刻认识。我想念念我博士论文的后一部分。博士毕业时,大家纷纷写后记,我也随意地写了。写着、写着就很动情。作为博士论文的后记,写下了我艰难的求学之路和永远印在心里的往事,我想这是我对教育的认识。有一次在教育工作会议上,张平副省长给大学校长谈了对教育的认识和感情。我想,毕业论文的后记部分也能体现我对教育的认识和感情:更多 资料+微信:
“博士论文就要付印了,三年的博士研究生生活真的就要结束了。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的第一批学生,入学时大家第一次见面的那份生分、兴奋以及大家自我介绍时的几分羞怯似乎刚刚发生在昨天,可转眼间,我们却又该各奔东西了。20岁大学毕业,四年后读硕士,硕士毕业十年后读博士。从哲学到新闻学又到经济学,不知不觉中步入中年。古人说,40不惑。这话我正在品味着:奋斗过,空虚过;得到过,也失去过。岁月滤去了热情的浮躁,增添了理性的沉着,弄懂了过去不懂的世界,而最重要的是弄懂了自己。人生苦短,时空永恒;智者所能有限,钝者所悟无极。百川归海,都是由动到静;万物齐一,皆有苦辣酸甜。感戴天地,感谢生活。16岁考学使我从一个偏僻而贫困的乡村走出。之后,不断地考啊考,考试这条路引领我一步步地走到今天。教育的功能是伟大的,她可以使更多的人跨越出身、种族、区位、成见等有形与无形的障碍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也许正因为如此,我对教育总是抱着一种神圣的情怀。对学校、老师总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当40岁,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的时候,这种感受愈发浓烈……”
可以说,这是我内心对教育的真切感受。现在每到学校去调研,我就感受到很有亲切感。我在精神上总感到学校是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