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625


2024年1月
在全州民族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10月7日,根据录音整理)
在灾后重建的关键阶段,州委、州政府专门抽出时间召开这次全州民族教育工作座谈会,召集有关方面的同志围绕民族教育这个课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深层次地研究事关民族教育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全面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玉树民族教育事业,非常必要、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省教育厅、省编办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并专门派员莅临指导,为我们传经送宝,特别是参加会议的两位同志围绕建立发展振兴民族教育政策性保障机制,确保民族教育长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出了很多指导性、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同时明确表态,将充分利用省直职能部门的优势,向省委、省政府全面反映玉树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形势,对下一步玉树的教育工作给予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帮助玉树更好地解决问题、应对因难,让我们十分感动。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省教育厅、省编办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两位参会同志提出的科学的、富有指导性的意见建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其它的与会同志们也在全面思考、超前研究的基础上,围绕我州的教育工作,特别是玉树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制约我们民族教育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了很好的发言,为我们全面深入了解和把握玉树民族教育发展的现状提供了借鉴。听了发言,让我深受启发,深受感动,倍感振奋。
下面,我结合自己对玉树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一点思考,谈几点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恳请提出批评意见。
一、玉树的民族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
长期以来,玉树州各级X委、政府始终把教育做为振兴地区经济、提高民族素质的全局性工作来抓,经过几代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耕耘,全州教育事业在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的情况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到目前基本完成“两基”攻坚的中心任务,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族教育发展体系,为自治州的改革、建设、发展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战略地位得到有效强化。自治州建政60年以来,在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全州各级X委、政府采取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实遵循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着力推动教育的科学发展,使玉树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两基”攻坚成效显著。截至目前,玉树已经基本实现“两基”攻坚目标,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完成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尽管还不是高标准的“两基”攻坚,但是仍然克服重重阻碍,完成了这个硬性任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建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力实施义教工程、危房改造、寄宿制项目建设、职校建设等一大批教育工程项目,教育设施从无到有,办学条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客观上讲,制约我州民族教育发展的硬件设施这一突出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特别经过灾后重建的玉树,在教育硬件方面必将实现质的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直以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我州教育工作最核心、最主要的任务,特别是通过抓管埋促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我们玉树培养了一大批的建设人才。
总之,建政60年来,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地深入推进教育发展改革,玉树教育全面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这意味着我州农村牧区的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队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州各族群众开始共同享受到教育发展的成果,玉树几代人的命运由此得到改变,大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随之得到明显提升,使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玉树民族教育的发展营造了最重要、第一位的环境。通过几代教育人的辛勤工作,使全州各族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玉树地区的长远发展,为民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淀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二、灾后重建为玉树民族教育实现“二次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如果说,玉树地震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那灾后重建之于玉树教育的发展却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从建政以来到今天,玉树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之路,随着玉树灾后重建的全面启动,玉树民族教育事业实现“二次跨越发展”面临着诸多有利的条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灾后重建中,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要把民生摆在灾后重建的首位,特别要将教育做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去年7月10日我州灾后重建确定首个启动玉树县三完小重建项目为标志,灾后重建以来,各地陆续优先启动建设了一大批教育项目,截至到今天,全州绝大多数教育恢复重建项目已经全面开工,相当一部分学校已经基本完工,占到已开工和已完工恢复重建项目的绝对比重,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各级X委、政府将优先关注和支持教育恢复重建的承诺落到了实处。
一要充分认识灾后重建是实现民族教育二次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随着灾后重建的全面深入推进和灾区各级各类新学校的相继建成,我州民族教育事业的办学规模、办学模式、办学结构、办学环境、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这意味着我们的学校将从阴暗简陋的办学环境向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学校转变,将从教学设施的极度缺乏向全面高端综合配置的转变,将从单一传统的教育方式向信息技术教育为主、综合施教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将从分散的一般化的管理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管理转变;将从传统的学校管理方式向全新的现代学校管理方式转变;更重要的是对这么多教育项目的恢复重建,通过高水平的规划、高起点的建设、高标准的配置、全方位的提升,将推动玉树教育从改善办学条件为主要目标向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任务的战略性转变,意味着玉树的民族教育工作将从“有学上”向“上好学”逐步转变,实现历史性跨越。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二要全面把握玉树民族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当前,全州上下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氛围日益浓厚,初步形成了教育发展的群众工作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快教育发展面临着许多有利机遇、有利条件和良好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困难,深刻认识玉树教育发展底子薄、基础差的现状,特别是缺乏管长远、管根本、管方向的长效工作机制和政策保障的问题,居安思危,切实增强忧感意识,科学地分析形势,客观地看待问题,清醒地把握矛盾,冷静地思考对策。随着重建的不断推进,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伴随学校建成启用后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和新矛盾,特别是对即将出现的新的规模,新的学校、新的设施,新的要求,新的目标和新的期待,都要有充分的认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果我们仍然默守陈规,延续传统的教育理念,延续传统的工作方法,必然难以破解当前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新的问题。因此,站在新的历史阶段,全州各级X委、政府必须用全新的理念科学统筹、深入研究教育战略、全面思考教育问题,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优化资源为基础,以强化管理为关键,切实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建设的长期性、根本性、稳定性巩固已有的工作经验和创新的工作成果,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科学性和长远性的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举措和政策措施,使推动教育健康发展、高效运转的保障机制更加科学、更加有力、更加长远有效。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超前谋划、认真研究事关玉树民族教育当前和今后长远发展的相关问题
要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讨教于实践,问计于群众”。一定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注重现实不失时机地解决当前最紧迫、最危急的问题,为长远的发展打基础,破难题,又要立足于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善于从战略层面谋划教育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举措和政策措施。
一要进一步明确玉树民族教育发展振兴的着力点。牢固树立发展教育必须始终紧紧依靠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教育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肩负起更加神圣的历史使命,毫不犹豫地承担起更加艰巨的任务,全面深入推进教育问题的全方位、立体化交流研究,坚决摒弃一般化、泛泛化研究的不良倾向,着眼长远,深入思考能够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举措,用大思路来谋划教育发展,用大动作来推动教育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X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玉树民族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紧密地结合民族地区工作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富有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举措,把经过实践证明对推动教育发展有效的、管用的、已经成为规律性的理论成果,上升为实实在在的制度措施,从制度层面使其成为指导民族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着力健全和完善运转高效、富有活力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把民族教育事业纳入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
二要提早谋划研究明年学校投入使用后如何确保正常运转等相关问题。按照“三个确保”的要求,明年三月份我们必须确保所有学校如期交付使用,并能够正常运转。这就是说,届时转移到省内外的近万名学生将返回玉树就读,以结古镇为例,需要进入新学校的学生总规模将达到18000人左右,如何保障这么多学生正常、有序进入新学校就读,就成为当前摆在州县X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十分棘手而紧迫的现实任务。根据当前灾后重建的工程进展和近期与援建单位对接掌握的情况看,各个学校的硬件建设方面虽然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但总体上已不再是制约性、根本性的问题。下一步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倾注精力、专题研究部署的各类问题更多地涉及软件建设,涉及体制建设、机制建设等长远方面。从近期看,新学校领导班子的配备、内设机构、教师资源的配置、课程的设置、后勤人员的配备、新设备的调试管护问题,以及转移学生的回迁安置工作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认真研究,提出周密详实、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加以落实。这当中尤其要高度重视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吃、住等问题,这些问题既现实、又复杂,牵涉面广而关注度高,决不能掉以轻心,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做不好,就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大问题。从长远来讲,面对新的形势,要积极研究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特别要固绕健全相关基本制度,建立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思考,特别要明确县政府该抓什么,教育行政部门的任务是什么,对如何凝聚抓教育、促教育的强大工作合力,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我们经常讲教育的重要性,如果连政府的职能分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基本工作职责和任务都不清楚,那么怎么来分级管理,如何来分解任务。因此,一定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