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569
2024年1月
在市委常委扩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8月20日)
这次市委常委扩大会议,重点围绕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情况,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对于我们进一步集中精力、增加压力、重点发力,实现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必须乘势而上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各种挑战,各地各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使全市经济延续了近年来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增幅保持第一方阵、总量位次有所前移”的目标。
一是“8项同期最高”。与“十一五”前四年同期相比,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产值、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出口、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幅和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项指标创最高水平,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今年上半年增速达15.4%,为建市以来同期最高增速、最好位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创该指数编制以来最高水平。
二是“4项全省第一”。地方财政收入、国税收入、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两年保持全省首位。此外,地税收入增幅居全省第2位,财政收入、新增贷款增幅和企业减亏幅度居全省第3位,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消费增幅居全省第6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多年来在全省位次一直靠后,这次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是“5项双位前移”。与去年同期在全省的位次相比,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工业品产销率、消费、进出口5项指标都实现总量和增幅位次双前移。
1—7月份,全市多项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7.7%,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与全省持平,位居全省第6位;财政收入增长43.8%,高于全省10.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3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8.4%,高于全省19.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1-6月份提升2位,居全省第6位;实际利用省外资金总量全省第3位,增幅全省第1位。更多资料+微信:nuo180 914
研究各项经济数据,分析经济运行状况,不难发现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一是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增幅高于非税收入25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33.7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1.9%,分别低于全省、上年同期1个和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上划中央财政收入增幅11个百分点。二是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25%,高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