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568
2024年1月
在市委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29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今年的经济工作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面对加快发展、加快转型的艰巨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365亿元,增长15%,增幅居全省第6位,创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2亿元,增长28.3%,高于全省近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增长19.1%,增幅居全省第6位。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6亿美元,增长48.4%,其中出口5亿美元,增长45.9%,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分别居全省第7位和第4位。
二是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1—11月,财政收入76亿元,增长40.8%,高于全省9.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地方财政收入44亿元,增长41.7%,高于全省11.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其中,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近90%,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主体税种大幅度增长,增值税增长36.8%,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均增长46.4%。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25,创历史最好水平。规模工业累计实现主营收入增长51.4%,实现利税增长78.2%,增速位居全省第3。企业亏损总额下降37.9%,减亏幅度居全省第4位。
三是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1—11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60.8%,增加值增长42.1%;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品106项、省级创新型企业和试点企业各3家。新增上市企业3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拆除立窑水泥生产线2条,关闭小煤矿4家,关停粘土砖企业20家,关闭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2家。节能降耗工作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扎实开展“食品工业推进年”活动,食品工业产值有望超过100亿元。全年粮食总产139.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五年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四是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1—11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3亿元,增长36.4%,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4位。其中,工业投资353亿元,增长38.9%,总量居全省第4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659亿元,增长102.8%,总量位居全省第3,增幅居全省第1。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增长50%,增幅居全省第2位。全市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9个,已开工11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已开工8个。“861”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20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41%,完成年度计划比例居全省第3位。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6位,增长36.7%,高于全省1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更多 资料+微信:
五是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前三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增长13.9%,增幅居全省第2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187元,总量居全省第6位。1-11月,居民储蓄余额比年初增长22.9%。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7%,比全省涨幅低0.3个百分点。更 多资料+微信:
综上所述,今年的经济发展既有较快的速度,又有较高的质量,既有较强的稳定性,又有较好的成长性,说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效应已初步体现,说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成效已逐步显现。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要求,今年在打好示范区建设基础上狠下功夫,对内抓推进落实,对外抓宣传营销,对上抓政策争取。通过宣传动员、政策解读,全市上下形成了抢抓机遇的共识。完成了示范区发展总体规划及起步区规划,修编了产业规划。出台了“四十条”促进政策。建立了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通过央视等主流媒体广泛开展推介营销活动。坚持“走南闯北”,积极谋求与央企、全国知名民营企业的合作发展,绩溪抽水蓄能电站等14个央企对接项目签约,总投资552亿元,其中5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知名民营企业对接签约项目407个,总投资1559亿元,项目个数和总投资均居全省第2位,特别是合同项目282个,总投资800多亿元,项目数居全省第1,总投资居全省第4。跨省域合作共建园区6个。有望投资突破80亿元的南漪湖风电项目已进入正式测风阶段,城市垃圾燃烧发电项目正式启动。市开发区发展进一步加快,15平方公里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启动建设。深化民主考评“百名科长”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效能,优化了发展软环境。
二是扎实推进城市建设。继续按照“做规划、拉框架、补功能、重管理、提品位”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累计完成城建投入90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投入25.3亿元。水阳江大道东南段及西北段、滨湖路、响山路延伸段、薰化路延伸段基本建成,九洲大道改造竣工通车。市区污水管网、宛溪河综合整治一期、敬亭山基础设施建设、梅溪公园主体工程等基本完工。环城大道、向阳大道、扬子鳄湖景区、北门旧城及棚户区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宣城中学新校区、市奥体公园、市图书馆等筹建工作积极推进。继续开展“百村十镇示范工程”和“美丽和谐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绩效考核名列全省前列。
三是扎实推进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合福高铁宣城段顺利开工,商杭、黄杭高铁和皖赣铁路改造项目有序推进。绩溪到黄山、宣城到宁国、宁国到绩溪、芜湖到雁翅等4条高速公路进展顺利;宣广高速宣城东、西出入口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宁千高速近期开工;宣狸、溧广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速推进。老318国道广德至双桥段已经完工,宣狸快速通道等国省道和重要县乡公路建设改造工程正加紧推进。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梅岭隧道、宣城客运总站等重点项目正抓紧前期工作。加强水利、电力设施建设,累计完成155座水库主体工程加固和98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城市中心变等城乡电力设施建设加快。
四是扎实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研究制定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确定了19个重点调度的项目强力推进。中国宣纸集团公司跻身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宣纸文化园、新港国际城、中国茶府、双桥物流园区等一批大的服务业项目顺利推进,中国文房四宝产业园项目昨日正式开工。市县一批高星级宾馆开工建设,宣城商业街、麦莎广场等项目建设加快。全面完成农村商业银行、合作银行改制组建工作,今年新开业金融机构19家,其中村镇银行3家。小额贷款公司已发展到20家。积极落实中央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销售总量和补贴兑现率位居全省前列。
五是扎实推进和谐宣城建设。累计投入15亿元资金,完成省定33项民生工程任务,惠及260万城乡居民。强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完成任务居全省前列。新农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切实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