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558


2024年1月
在全市民生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2月27日)
同志们:
最近,市委、市政府连续召开了几个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会议,今天我们又召开全市民生工程工作会议,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会议精神,坚持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系列举措,也体现我们抢先抓早、抓好开局的坚定决心。市委一再强调,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去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累计投入资金7.1亿元,圆满完成了省市32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兑现了郑重承诺,在全省取得了非常好的位次,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刚才,会议对去年民生工程建设的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章钢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下来,市委高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高书记讲话精神,把民生工程工作抓实抓紧抓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思想认识要再提升
从执政的理念看,实施民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是我们X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我们常说,国计民生。事实上,最大的国计就是最大的民生。只有经济的发展,没有社会的进步,就不是全面协调发展,更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从总体上看,我市社会事业建设还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民生工程,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从保增长的角度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民生方面占据重中之重的位置,今年实施42项民生工程,涵盖了教育、卫生、文化、交通、水利、就业、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投资消费中需要尽快加强的领域,也是扩大内需的潜力所在,对于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能力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从和谐宣城建设的层面看,宣城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经济欠发达是我们的基本市情,过去由于自身财力不足,难以对改善民生有更多的投入。目前,我市已进入加速崛起的新阶段,也进入了各种矛盾的凸显期。这对构建和谐宣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实施民生工程,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从领导干部职责的要求看,领导干部要树立威信,抓不好民生工作,就毫无威信可言。任何人的一生都是历史过程中的一段,今天我们评价历史,历史将来也会评价我们。如果我们常常想到这个道理,那么还有什么责任不敢担当、什么工作不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