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648
2024年1月
统筹“三大发展” 推进“九比竞赛” 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7月3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X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全省苏南、苏中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情况,部署下半年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苦干实干,为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按照“一三六七”发展思路,突出“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工作导向,开拓奋进,攻坚克难,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一是经济运行质态得到新提升。上半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7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财政总收入218.7亿元,增长17.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1亿元、增长24.4%,税收占比达83.2%、位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510亿元,增长2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6亿元,增长19%;新增贷款157.4亿元,位居苏北第三,11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更多资料+微信:
二是“八项工程”推进实现新突破。从目前了解到的考评结果看,我市“八项工程”排名与上年比有了较大提升,其中,文化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在全省排名分别由末位上升到第6位和第8位。
三是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市区六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正式启动,全市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37.2%,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8%;旅游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嬉戏谷动漫王国、克拉嗨谷、宿迁动物园等一批旅游景点景区建成开放,上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2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1.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高效农业总量持续扩增,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2万亩、设施渔业面积1.6万亩,总量分别达到117.3万亩和19.15万亩。
四是统筹城乡发展形成新格局。明确了“一轴两副九市和特色镇”的城镇空间布局,加快了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完成了中心城市区域优化调整,中心城市163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五城同创”有序开展,农村“三个集中”稳步推进。
五是民计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大力实施民生改善“一六二一”工程,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9960元、5877元,分别增长10.6%和12.5%;中心城市民生六项工程全面启动,市区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五险”扩面合计新增24.1万人次,成子湖周边地区、黄墩湖滞洪区“十二五”帮扶规划启动实施。六是干部队伍建设展现新风貌。制定出台了《改进会风文风提高工作实效九条规定》《关于严肃查处工作实绩弄虚作假的暂行规定》等系列文件,采取不定时间、不定线路、不定方式、不定对象“四个不定”形式开展调研,促进了作风的转变、效能的提升;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圆满完成市级机关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巩固了心齐气顺、风清气正的ZZ生态环境。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时间已经过半,做好下半年工作,对于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罗志军书记最近一直强调,必须清醒看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对取得的成绩决不能估计过高;清醒看到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盼,对存在的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清醒看到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征,对原有的工作路数决不能守成僵化。这是贯穿和指导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一条红线。对于宿迁而言,要做到“三个清醒”“三个决不能”,就必须时刻强化“归零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就必须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江苏精神,就必须把推进“八项工程”、实现“两个率先”作为总抓手和总目标,勇于把已经取得的成绩看作事业新的起跑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形势,用科学的理念推动发展,用改革的办法开创局面。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活动(即科学发展——比质量、比效益、比好生态,跨越发展——比增量、比增速、比进位次,和谐发展——比民生、比统筹、比正能量),推动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务实苦干,确保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小康标准。
一、为什么要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
发展是时代永恒的主题,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路径选择、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目标追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以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来推动小康社会建设,是由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宿迁所处发展阶段决定的。全市上下必须深刻认识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着力在发展理念上有新突破、在发展思路上有新创新、在发展措施上有新强化,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是应对宏观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格局正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ZZ经济秩序发生深刻变革,虽然全球经济出现温和回升迹象,但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国际市场需求不足、贸易保护主义蔓延、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总态势和基本面没有变,但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问题并存、各种潜在矛盾和风险凸显等难题,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践证明,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困难挑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谁能及早谋划、超前应对,谁就可以抢占先机、把握主动。我们提出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就是要增强工作的敏锐性、预见性和主动性,通过科学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跨越发展,壮大经济总量和实力,夯实应对风险挑战的物质基础;通过和谐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氛围,凝聚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变化变局中处变不惊、在困难挑战中从容应对,不断增创新优势、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
第二,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最核心、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小康社会。最近,省委、省政府围绕X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提升了“两个率先”指标体系,其中,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扩展到五大类22项34个指标,新设了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现代教育发展水平、环境质量等民生指标,提高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城乡居民两大收入等质量标准。应该说,调整后的指标体系标准提高了,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民生感受。省委罗志军书记反复强调,要不断提高全面小康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绝不能以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绝不能以数字达标代替群众感受。在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可以有效形成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融合,实现经济与民生、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统一,真正以人民满意的小康建设成果谱写好“中国梦”的宿迁篇章。
第三,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是跟上全省发展步伐的迫切需要。前不久,省委、省政府从推进“两个率先”大局出发,先后召开了苏南、苏中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支持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沿江地区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并赋予了苏中三市“一市一试点”的特殊政策。从目前看,苏南率先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已相当于台湾地区的经济总量;苏中整体崛起,跨江融合、江海联动的优势和作用日益凸显;苏北跨越突破,周边徐淮盐连四市摩拳擦掌、暗中较劲,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在看到苏南率先发展、苏中融合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带给我们有益启示的同时,在看到苏北其他各市抢抓机遇、竞相发展的同时,我们感到更多的是压力和挑战、差距和不足。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宿迁要跟上全省发展步伐,必须危中抢机、大步向前,但同时又不能守成僵化、按部就班,决不能走先传统产业再新兴产业、先污染再治理、先做产品再重质量、先粗放型增长再集约型增长的老路,而要坚定不移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截弯取直、弯道超车,又好又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多资料+微信:
第四,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是宿迁自身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虽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宿迁当前发展的良好态势仅仅是一个起步,“快”只是低基数的快,“好”只是低水平的好,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协调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和主要矛盾。如果这种发展得不到客观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势必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势必会影响小康建设进程。李学勇省长在宿调研时就明确要求我们:“宿迁既要跑得快、又要提升质,努力实现持续发展、跨越发展”。我们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就是要解决好发展重点和工作导向的问题,既立足于“好”,又着眼于“快”,真正使发展有增量有增速、有质量有效益、有统筹有协调;就是要解决好比有标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对象的问题,对照小康建设找薄弱环节,对照发展标兵找主要差距,对照工作标准找作风能力不足,既“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又“快马扬鞭、持续跨越”,努力形成活力迸发、竞相赶超的生动局面,推动全市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的更高平台。更多资 料+微信:
二、如何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
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三者既各有侧重又互为关联,既相互促进又互为支撑,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科学发展是引领经济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是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刻也不能偏离;跨越发展是在科学发展指引下、以和谐发展为目的超常规赶超行为,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支撑和力量,一刻也不能放松;和谐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和保障,一刻也不能忽视。我们提出统筹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就是要找准“三大发展”的结合点、融合点、共通点,在发展中体现科学、追求跨越、实现和谐。
(一)科学发展:比质量、比效益、比好生态
相对而言,科学发展以质量效益型、生态环保型为特征,质量追求结构效率最优化,效益追求贡献产出最大化,生态追求环境影响最小化。这其中,质量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质量的结果,而生态则是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评价标准。我们所追求的科学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的协调发展。
1.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核心要素,没有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就不协调、不可持续。注重发展质量,当前关键要注重企业发展质量、产业发展质量和税收结构质量。在企业发展质量方面,我市大企业大集团数量还不多。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仅18家,比苏北排名第四的淮安少25家,且在30亿~100亿元区间尚为断层;就市内而言,发展也不平衡,超亿元企业最多的县(区)与最少的数量上相差近7倍。在产业发展质量方面,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较小。2012年,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占整个规模以上企业的15.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苏北最低,仅为淮安的40.7%;同时,产业集聚特色依然不够鲜明,仍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税收结构质量方面,工业税收份额较低。虽然上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居全省第二,但工业税收占比仅为8.36%;净入库工业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占比仅为2.46%,比淮安低1.41个百分点,为苏北最低。对此,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真正将注重质量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提升质量。认真落实“十二五”后三年大企业(集团)培育和规模企业分档培育计划,重点培育苏酒集团和20家拟冲刺百亿、50亿和30亿企业,对已经出台的政策认真梳理、逐条对照,确保扶持政策全部宣传普及、执行落实到位。同时,紧抓规模以上企业培育不放松,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