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813
2024年1月
在贵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的发言
(2016年9月2日,根据录音整理)
尊敬的陈刚书记,各位领导:
很高兴今天参加贵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今天我们是来学习的,所讲内容是带研究性的,只是我们的一些思考,仅供参考。刚才贵阳市发展改革委对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汇报,相关领导也作了很好的发言,我们对贵阳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了更深的了解,总体可以概括为:领导高度重视,谋划部署及时,政策措施有力,推动落实给力,亮点成效明显。陈刚书记亲自研究谋划,亲自部署推动,亲自督促落实,既抓得紧,又抓得实,而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做到了与中央严格对表,紧跟中央和省委步伐,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今天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听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情况,并对下步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动落实,充分体现了贵阳市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以实际行动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把手”工程。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几点想法,提出来与贵阳市的同志们作交流,供参考。
一、省委高度重视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
X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年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在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拉开了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序幕。省委、省政府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高度重视,坚决向中央看齐,紧跟中央步伐,快速作出反应。敏尔书记亲自谋划部署,今年2月24日主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研究部署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省经济工作的主抓手。2月29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意见》(黔X发〔2016〕6号)及系列配套政策。《意见》提出了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明确了“近期稳增长,长远调结构、促转型”的主要目标、“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以及一系列重要举措。成立了由志刚省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高位运行。3月5日制定下发了任务责任分工方案,确保《意见》明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重点任务细化落实;3月7日,如培常务副省长主持召开动员会,全面启动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6月1日志刚省长主持召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大会,总结前期阶段性成效,对下步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再动员、再部署;7月15日省委常委会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敏尔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加聚焦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发展战略层面的指导思想。
省委、省政府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全省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做出响应,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紧紧围绕“四个转变”、九大任务,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劲头,迅速行动,积极研究部署和认真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截至目前,全省共出台了近100个配套文件,明确的9大任务、132项重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整体态势良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成效日益显现。张高丽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对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央办公厅《工作情况交流》、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都刊载了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做法。中央改革办常务副主任穆红、中央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分别于今年5月份和7月份来我省调研时,对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有的地区和部门仍然存在认识不够深入、措施不够精准、落实不够到位、力度还不够强劲等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省里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进一步明确:一是进一步深化对新常态新形势下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性、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二是紧盯重点任务,提高精准度,扎实有力有效地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三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三次产业供给质量,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四是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发展新经济。五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项目化落实,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以有效投资扩大有效供给。
二、贵阳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潜力和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十二五”时期,贵阳市发展势头强劲,在全省率先“整市脱贫”,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为全省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切实发挥了“火车头”“发动机”的巨大作用。今年既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贵阳市更要站在全省高度,从全局出发,立足全省“火车头”“发动机”角色定位,聚焦大数据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面向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总体目标,着眼当前稳增长、长远调结构、促转型,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如既往在全省走好前列,做好表率,力求在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探讨贵阳市下一步如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首先要搞清楚现状,重点是搞清楚贵阳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突出的潜力所在,搞清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然后才是对症下药,找准下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
(一)贵阳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潜力。贵阳市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这是省委和敏尔书记给贵阳市的定位。长期以来的健康快速发展,为贵阳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三去一降”压力较小,补短板空间大。“三去一降一补”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贵阳市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同样面临这五大任务的压力。但总体来看,贵阳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任务压力相对不大,这与贵阳市自X的十七大以来,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城市发展之路,坚持生态立市,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矢志不渝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密不可分。2009年贵阳市成功举办首届生态文明论坛贵阳会议,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立法,建立生态法庭,加强生态执法,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ZZ、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特别是近三年来,加快推进创新发展,严格调控房地产市场,认真落实淘汰落后产能,积极防控金融风险,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城市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去产能方面,贵阳市认真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部署要求,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十二五”期间,完成省下达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共63家,淘汰产能555.5万吨,实现节能量约118万吨标煤,减少废气排放117亿立方米,等效减排二氧化碳285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76吨,减少固废排放130万吨以上;去库存方面,贵阳市的首位度较高,商品住房消化较快,目前13.6个月的商品住房库存去化周期压力不大,商业用房压力要大一些;去杠杆方面,贵阳市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加大金融风险防控力度,采取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应该不会引发系统性债务风险;降成本方面,包括用电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等也都明显下降。补短板方面空间很大,每一块需要补的短板,都有相关产业支撑,要把补短板与提升新供给有机结合起来,用新的有效供给来补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二是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十二五”时期,贵阳市发展势头强劲,不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得到快速提升,GDP年均增速达15.1%,2015年经济总量达2891亿元,占全省比重从24.4%提高到27.5%,在全省实现多个率先,率先实现“整市脱贫”,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在《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5年中国新兴城市报告》中,贵阳从5年前的第65名上升为第1名。省委政研室按照当时克志书记的批示还专门作了研究,充分证明这个判断是站得住脚的。贵阳市多项主要指标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连续排名第一,连续5年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经济总量在西部省会城市排名不断攀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和中长期经济问题的根本之道,推进过程中尤其是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短期内可能会增大经济下行压力,贵阳市较强的经济综合实力基础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阵痛留出了较大回旋余地。三是大数据发展领跑全国。贵阳谋划在前,精准定位,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风生水起、领跑全国,抢占了发展先机,在全国率先组建大数据交易所等引领性平台,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总量已接近1千亿元。获批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产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