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000
2024年1月
在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4月6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大会,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奋发努力,向着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这次会议,省文明办和省直工委、省国资委、省教育工委文明办负责同志,以及中央和省属新闻媒体负责人应邀出席。刚才,存荣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创建工作报告,会议还表彰了道德模范。特别是,懋燮同志代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作了一个重要的讲话,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十一五”时期,是合肥跨越赶超、加速崛起的五年,也是工业经济大发展、县域经济大突破、综合实力大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时期。“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建设,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阔步前进。这既是合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城市文明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进一步提升文明素质、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创建认识不模糊、目标不动摇、工作不停步,当好全省文明创建工作的“排头兵”。
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再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在把握大局大势中坚定创建信心和决心。对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付出了艰辛努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和“大拆违”、整治“四乱”、“文明交通”专项整治、依法取缔正三轮车非法营运等专项活动,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连续四届蝉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从基础设施看,从2006年3月开始,针对基础薄弱的情况,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我市坚持“交通先行”,强力推进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大建设”。五年多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全市累计投入1122亿元,集中完成990项城建工程,与过去相比,合肥的基础设施有了一个焕然一新的面貌。从人居环境看,我们坚持生态环保优先,精心做好“水文章”和“绿文章”,累计投入156.5亿元,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60%提高到85%以上;新增园林绿地5.6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7%提高到44.36%,森林覆盖率20%以上,增加了4个百分点。在这个冬春,我们又栽种了15.03万亩的林木,相当于过去五年的总和。再加上这些,我们的森林覆盖率会更高。从投资发展环境看,我们以“商鞅变法”的精神深入推进机关效能革命,使合肥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审批环节最优、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意识最强”的地区之一。同时,在各个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之举,为人民群众、广大投资者创造了一个“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的制度环境,让老百姓顺气,让企业顺气。从文化建设来看,“十一五”时期也是合肥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最大的五年。合肥大剧院、合肥美术馆、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投入之大丝毫不亚于一些工业大项目。我们还欣喜地看到,文明创建日益深入人心,赢得了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我们既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又要看到自身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既要看到压力和挑战,也要看到同全国一流城市同台竞争,本身就是我们提高发展水平的现实机遇,从而进一步增强信心和决心。
这里,就绿化和治污工作,我再着重强调一下。前两天我市X政代表团在昆明考察滇池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工作等,很受启发、可资借鉴。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绿化意识、环保意识,关心爱护好自己家园的环境,把环境爱护好,把绿化建设好、维护好。特别是从事园林绿化和环保工作的同志,更要充分解放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能力要与时俱进。要强化环保意识,对工业、城市生活污水排放,要严格监管,责任到人,签订责任状,加大问责力度。比如,以前污水流入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污水处理能力达不到,另一方面是因为污水处理管网不健全,雨水与污水混流。但是“十一五”时期,我们坚持“生态立市、环保优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加大治污投入,实施了“全截污、全收集、全处理”,累计投入近百亿,污水集中处理能力从2005年的45万吨提高到2010年末的98万吨。理论上讲,依我们目前的条件,污水都能收集起来。那么,现在为什么还有污水流入河流?问题就在于存在雨污管网混接、错接、漏接的现象。政府投入那么多资金搞治污,为什么还会出现企业偷排问题?原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