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学习时报/2024 年/3 月/1 日/第 001 版
经济全球化发展走向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商务部X组书记、部长 王文涛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就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23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就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作了深刻阐述,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科学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我们支持经济全球化,符合我国战略利益,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得到大多数国家支持,无疑也是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从历史演进看,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经济全球化阶段。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曲折向前。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另一方面大国博弈、新冠疫情、地缘冲突等带来诸多干扰,全球化动力和阻力胶着,但动力仍然胜过阻力。当前,经济全球化主要呈现四个特点,深刻影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是经济全球化格局逐步改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全球ZZ经济版图。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加快,整体影响力不断增强。经济规模比重扩大,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显著。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 2002—2022 年, 发展中国家 GDP 全球占比从 19.8%升至 40.4%; 中国 GDP 全球占比从 4.2%
升至 18%,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 30%。贸易投资影响扩大,成为国际经贸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2002—2022 年,发展中国家出口全球占比从 29.7%升至 45.1%,进口全球占比从 26.9%升至 40.4%;吸引外资全球占比从 28%升至 70.8%;对外投资全球占比也从 7.3%升至 30.8%。国际话语权扩大,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重要平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代表新兴力量的机制相继建立,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还不能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
二是经济全球化链条加快重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联系,各国都是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全球产供链布局既受成本、效率等经济因素影响,也受ZZ、安全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当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上升,深刻改变全球产供链。发达国家推动“ 回岸、近岸、友岸” 三岸分流。2008 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重新审视经济全球化对本国产业、就业等影响,推动“ 制造业回流”。受新冠疫情叠加地缘ZZ等影响,部分国家推行“ 降依赖”“ 去风险”,搞“ 脱钩断链”,加快在周边和盟友国家等“ 近岸” 和“ 友岸” 布局产供链。新兴经济体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一些新兴经济体利用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要素,制定力度较大的优惠政策,加快吸引外资,对全球贸易投资流向产生较大影响。跨国企业寻求“ 中国+1”“ 中国+ N” 布局。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和推手。一些跨国企业出于规避经贸限制、降低成本、分散风险等考虑,在全球布局时实施“ 中国+ 1”“ 中国+N” 策略。全球分工继续深化。大型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在 2020年疫情期间有所下降,但 2022 年已回升至 62%左右,反映出贴近市场、追求效率仍为跨国企业所看重,我国也仍是全球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三是经济全球化动能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不断加快,
第 1 页 共 4 页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恢复全球经济活力、增强世界经济发展韧性注入了强大动力。 数字化深刻改变贸易发展模式。 数字化大幅提升了商品和服务的可贸易性,数字贸易蓬勃发展。跨境电商将消费者快捷链接到全球好物,有力促进销售,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贸易新业态。数字贸易还包括以数字方式跨境交易的服务贸易。据世贸组织统计,2022 年全球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出口额达 4.1 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 3.4%。 绿色化蕴含经济发展巨大潜力。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步伐加快,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各国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赛道,竞争更加激烈。
四是经济全球化治理挑战增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是驱动经济全球化的“ 两个轮子”。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对“ 两个轮子” 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增加了治理赤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近年来各国单边限制措施急剧增加,2022 年达 2845 项,增长 14%。个别国家将经贸问题ZZ化、武器化、泛安全化,加剧全球产供链碎片化。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世贸组织是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舞台。近年来,世贸组织多边谈判步履维艰,被誉为“ 皇冠上的明珠” 的争端解决机制功能受损,权威性受到削弱,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已成为普遍共识。区域经贸机制面临挑战。截至目前,向世贸组织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共
594 项,仅 2019—2022 年就达 107 项,占 18%,为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动力。同时,部分区域协定排他性增强。比如,美墨加协定(USMCA)中的“ 毒丸” 条款,限制成员与所谓的“ 非市场经济国家” 签订自贸协定;印太经济框架(IPEF)等一些类似区域安排,冲击现行区域经贸机制。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变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X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新时代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
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更加稳固。我国贸易规模连上台阶。2013 年货物贸易额首次达 4 万亿美元,2021 年、2022 年分别超过 5 万亿、6 万亿美元。2023 年外贸在 2022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正增长,达 41.8 万亿元,表现好于全球整体水平和大多数主要经济体,有望连续 7 年保持全球第一;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在 14%左右,中间品进出口占比达 61.1%,展现了较强韧性。服务贸易自 2014 年到 2022 年连续 9 年全球第二。双向投资大国地位日益巩固。我国引资规模保持稳定。2023 年实际使用外资 1.1 万亿元,为历史第三高,规模稳居全球前列。引资结构持续优化, 高技术产业、 制造业引资占比都有提升; 新设外资企业近 5.4 万家,增长 39.7%。对外直接投资平稳发展,已连续 11 年全球第三。2023 年对外直接投资 9169.9 亿元,增长 16.7%。
开放质量实现新提升。结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