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财经报/2024 年/5 月/18 日/第 007 版绩效新时代
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 助力首都核心区发展
——访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孙硕
本报记者 齐小乎
记者: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西城区为什么要力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初衷是什么?
孙硕:近年来,西城区财政收入持续承压运行,重点领域支出需求集中显现,收支矛盾突出。西城区积极响应、认真践行X中央厉行节约要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区财政民生保障支出连续十多年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七成以上,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的根本要求。
记者:作为北京市最早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区域,西城区是怎样规划这项工作和确定目
标的?
孙硕:西城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起步很早,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发布之后,我们认真对照财政部“ 到 2022 年底市县层面要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要求,提前两年完成工作目标,初步建成“ 四全一多” 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1 年,区政府常务会审议《西城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情况》 ,会议全程进行微博直播,该做法也是全市首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全面推进之际,我时任西城区区长,针对政策制度落地基层过程中存在的认识差异、在工作重点环节和协调机制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增强绩效管理理念,加强成本管控。西城区预算绩效工作开展较早,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但“ 重投入、轻管理”“ 重支出、轻绩效” 的问题仍然存在。各部门需要压实主体责任,把厉行节约的思想和成本管控的理念融入到预算管理各环节,形成常态化。针对绩效评价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各单位“ 一把手” 要亲自研究整改,同时举一反三。二是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推动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区财政局应建立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编制与审批、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与结果应用的制度体系。各部门应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工作机制,推动单位的业务、财务、资产、人力等信息互联互通,将绩效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业务岗位和资金使用终端,避免预算管理和绩效工作脱节。三是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构建分领域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各部门应逐步建立健全分行业、分领域的细化量化、可比可测、动态调整、共建共享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将预算绩效管理从项目推进到部门整体和跨部门政策层面,推动“ 全面” 实施提升到“ 结构” 优化和“ 质量” 提升。
记者:在推动这项工作过程中,西城区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方式方法?
孙硕:对于这项工作的推进,我们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二是明确绩效理念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链条的路径,强化行政机构的履职能力,提高财政的可持续性;三是聚焦覆盖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持续时间长的重大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效果,助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
综合以上考虑,西城区以绩效为导向,以绩效目标管理为重点,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抓手,落实全方位格局、全过程链条、全覆盖体系、全成本模式、多主体协同联动机制五个方面改革要求,推动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深度融合,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组织保障方面。以政领财,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区委、区政府统筹,财政牵
第 1 页 共 2 页
头、部门协同、单位落实的绩效管理联动机制,形成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齐抓共管的
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西城区预算绩效管理整体水平。
工作规范方面。守正创新,完善顶层设计,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印发区级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