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延安日报/2024 年/1 月/10 日/第 003 版综合
凝心聚力
开拓奋进 为谱写陕西新篇、 争做西部示范增光添
彩的时代使命作出黄陵贡献
——访省黄帝陵文化园区X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陵县委书记刘矿平
记者: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推进新时代经济社会发
展的根本指引。那么,黄陵县开展“ 三个年” 活动的亮点成效都有哪些?
刘矿平: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开展“ 三个年” 活动,聚力抓项目、抓服务、抓作风,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全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硬基础、硬保障。
一是抓项目扩投资,蓄积发展后劲。我县紧盯政策导向、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强化“ 四个一批” 管理,目前谋划储备项目 112 个,总投资 1426.4 亿元。建立领导包抓、联企帮扶、调度观摩等机制,实行专班推进、专人对接,加强项目全要素保障和全生命周期服务,2023 年共实施重点项目 81 个,完成投资 73.6 亿元,同比增长 13%。27 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63.5 亿元,投资完成率为 102%,全县高质量项目推进成效受到省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工作专班通报表扬。
二是抓服务提质效,培优营商环境。我县深入推进“ 一件事一次办” 集成改革,“ 红色代办”工作机制在全省推广,“ 双随机一公开” 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建立 5000 万元融资担保、1500 万元风险补偿“ 两个资金池”,设立 5 亿元产业发展母基金和 3 亿元股权投资基金,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30 条措施,扎实开展“ 双包一解” 联企帮扶活动,落实 20 名县级领导包抓联系企业,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27 件,累计减税降费 8650 万元、兑现奖补资金 1015 万元。
三是抓作风强能力,锻造过硬队伍。我县聚焦干部能力不强、干劲不足等问题,在浙大举办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 9 期 410 人,在上海、深圳举办年轻干部培训班 1 期 40 人,依托县委X校培训干部 1500 余人次,选派 95 名干部到乡村振兴、项目招商等一线锻炼,出台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八项措施,落实差异化考核 11 方面正向激励和 3 种反向制约措施,大力整治“ 虚粗拖” 问题和“ 十种类型” 干部,查处各领域干部作风问题 17 起 17 人,切实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良作风保障。
记者: 黄陵县如何以开展 “ 三个年” 活动和主题教育为契机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
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刘矿平:我们坚持把开展“ 三个年” 活动与主题教育相结合,与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相结合,对标对表扎实推进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六四” 工作布局和“ 一园四区” 发展定位,进一步细化实化高质量发展措施,推动全会各项部署落地落实。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我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强县战略,持续放大轩辕科技创新中
心和现代农业、智慧工业、数字黄陵“ 一中心三平台” 聚合效应,与北京大学、中煤科工集团等
30 余家高校院所进行科研合作,引育科技型及成长型企业 135 家,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创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台 7 方面 26 条人才优待政策,设立 5000万元人才政策兑现资金池,“ 刚性+柔性” 引进高层次人才 187 名。
二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我县围绕构建以煤、电、化工、绿色载能为重点,现代果业、文化旅游为特色,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为新产业新业态的“ 4+2+N” 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煤电基地和碳硅新材料产业集群,店头电厂一期 2× 66 万千瓦项目双机双投、二期 2× 100 万千瓦项目
第 1 页 共 3 页

开工建设;聚焦“ 土特产” 做文章,以“ 五新” 果园引领果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产加销贯通;举办《黄帝内经》文化论坛和第四届中国老龄峰会,实施黄帝陵西上城片区更新改造,打造“ 堂、庙、陵、城” 旅游新环线;制定《数字黄陵建设总体规划》,建成“ 轩辕云” 数据中心,连通城管、公安等各类平台 98 个,促进智慧矿山、煤炭数字计量、数字文旅、数字治理等场景应用落地,以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我县坚持“ 小县大城、东优西扩、黄店一体、融合发展” 思路,统筹推进老城更新提质、新区扩容提级和城镇塑型提升,加快实施通航机场、铁路改线、南沟门引水等项目,被命名为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和“ 四好农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