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新华每日电讯/2024 年/3 月/6 日/第 010 版2024 两会特刊
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新篇章
云南省委书记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宁 新华社记者 李银 王长山 整理
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高度重视、亲切关怀,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制定 3 年上台阶、8年大发展、15 年大跨越的“ 3815” 战略发展目标,把高质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统一起来,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来实现。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抓实系列三年行动,保持了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态势,全省经济总量继2018 年迈上 2 万亿元台阶之后,2023 年又迈上 3 万亿元台阶。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发展的结构在变、动能在变、质量在变,全省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首次超过五成、达
50.4%,其中农业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超过 14%;以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电子行业增加值连续 18 个月实现 25%以上的增速,成为工业第四大支柱行业;我们推介的“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全网阅读量超过 260 亿次,全年接待游客 10.42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
1.44 万亿元,旅游业成为拉动消费、带动发展、促进增收的重要引擎。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围绕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实施“ 3815” 战略发展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有力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找出路。我们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以提升基层X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大力创建联农带农机制,总结推广孟连牛油果产业“ 334” 利益分配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占 30%;蒙自蓝莓产业“ 622” 农民集体企业合作共赢模式,农户占收入的 60%;还有会泽“ 三个组织起来”、宾川“ 企业联产业带农民”、永仁“ 幸福里” 劳务用工平台等做法。关键一条,就是把土地、资金、人才、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组织起来、整合起来、联动起来,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以组织化融入市场化,以市场化带动群众增收。2023 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 14.8%, 人均纯收入 8500 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实现动态清零。我们将坚持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一切围绕农民增收,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做实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推动农业科技人员下乡下田,培养大批离土不离乡的致富带头人,不断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坚持立足云南区位优势,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我们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 一带一路”,着力抓好中老铁路运营和沿线综合开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2023 年,成功举办第 7 届南博会、2023 中国国际旅交会、2023 腾冲科学家论坛、2023 全球华商聚云南等重大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云南对外开放的影响力。创新开行“ 沪滇· 澜湄线”、“ 澜湄蓉渝欧快线” 等国际货运班列,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 2900 多万人次,运输货物 3300 多万吨,发展远超设计预期,黄金大通道效应日益凸显。我们将加快对内对外大通道建设,用好“ 滇中+中老铁路+磨憨磨丁+N 个产业园区” 等开放组合,着力打造中老铁路沿线共享发展样板、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绿色发展样板、沿边睦邻安邻富邻发展样板,更好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
第 1 页 共 2 页
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们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各级X政“ 一把手” 高度重视教育和医疗,倡导领导干部当“ 编外校长”、“ 编外院长”,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持续抓好防学生溺水工作,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留守老人,让各族群众有了更加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 年,全省 74.3%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主题教育期间完成民生实事 1.43 万件,建成 374 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我们将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全面推行走流程、体验式工作方法,以“ 用户思维” 解决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住房、社保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当前,云南已迈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生态美丽、开放奋进的新气象,这是中国新时代伟大变革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生动缩影。从一域看全局,中国经济前景光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云南贡献。
第 2 页 共 2 页